内蒙古科右前旗:115个村有了“文化村长”
发稿时间:2025-02-20 10:24:00 来源: 农民日报
暮色四合,内蒙古科右前旗联丰嘎查“村晚”热闹开场,“‘民’星璀璨、民乐相伴”的幸福荡漾在每一位村民的心间。联丰嘎查文化村长薛明武特别高兴,这一年多的文化村长工作“开花结果”了。
“咱这‘艺术官’最受欢迎,乐了咱老百姓啊!”在科右前旗,村民们把文化村长定义为“艺术官”。联丰嘎查村民康淑清以前每年冬闲,总是围在麻将桌上“摸两把”。前年起,在薛明武的带动下,康淑清开始离开麻将桌到文化活动室跳跳舞、唱唱歌,“大家活动完,交流交流生活、赚钱经验,日子越过越好。”
在科右前旗科尔沁镇柳树川村,这个具有百年农耕发展历史的小乡村孕育出多姿多彩的乡村文艺,70%以上的人身怀“绝技”,会画画的杨广志、能写书法的曲成春、制作根雕的单文刚、出口成诗的张福山……自从村里来了文化村长,村民茶余饭后围在文化村长身边,画的画、写的写、跳的跳、唱的唱,一曲曲动人歌声唱出对甜美生活的热爱。
“这个村的文艺底蕴深厚,我来到这只是做了锦上添花的事儿。”柳树川村文化村长岂梦炜轻描淡写地说着一年来的“履职”工作。
“村里有歌舞队、诗词协会、杨柳青诗社,这些都是在文化村长的助力下办起来的。”柳树川村党支部书记吴占军说,文化村长到村履新两年多时间里,大大小小的活动组织了30多场,90%以上的村民都曾到场学习或参与其中。岂梦炜邀请乌兰牧骑专业舞蹈教师教村民跳舞,与盟旗级各级书协、作协和诗词学会开展共建活动,和村民交流书法经验,村民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幸福感增强。农民把文化生活看得越来越重要,他们不再是单纯的受众,而是成为文艺活动的主体。
在科右前旗桃合木苏木好力保嘎查,香宝作为村里土生土长的“文化人”,决心当好这个文化村长。
好力保嘎查靠近乌兰毛都草原,有着得天独厚的草原旅游资源。第一次在游客面前张口唱《下马酒》之歌,牧民长河脸憋得通红,在香宝的鼓励下,越唱越大胆,歌声越来越洪亮。长河能开口唱了,这一唱就搂不住了,天南地北的游客只要到嘎查“一壶奶茶”旅游景点,都会听到他草原味道的献唱。
不仅是长河,好力保嘎查的每位牧民都曾有类似的经历。当牧民宝音毕力格牵着自家马匹,在“一壶奶茶”旅游景点抢不到生意,只能默默站在景点边缘处时,香宝将马文化的古老传统和故事讲给宝音毕力格听。慢慢地,宝音毕力格也能大胆地将马文化的典故转述给游客,和游客畅谈蒙古马与牧家变化。游客在沉浸式旅游体验时,还学习到很多草原文化。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用文化引领文旅融合,丰富村民的文化精神内涵。”自从当上“艺术官”,香宝全身心投入这个新角色,小到嘎查的文化栏设计,大到嘎查的未来规划,文化村长都参与其中,与嘎查“两委”成员一起为乡村“把把脉”。
科右前旗是由蒙、汉、满、高山、朝鲜等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115个村的文化村长,结合群众需求、社会资源和服务项目,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于一体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群众超6万人次。自此,乡村文化“有人管、有人演、有人帮”,农牧民从“学文化”到“用文化”,文化的种子在乡村播撒,滋养着农牧民的文化生活,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百姓“口袋鼓”“精神富”的发展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