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绿美“小庭院” 增收“幸福园”

发稿时间:2025-03-31 10:28:00 来源: 农民日报

  3月的黑龙江虽春寒料峭,但在黑龙江省青冈县芦河镇,勤劳的村民早已忙碌开来。

  近日,在芦河镇政府的会议室内,镇辖各村党组织书记、合作社代表、脱贫户代表坐得满满的,一场定制农业签约仪式正在进行着。

  “请黑龙江省中强食品有限公司与芦河镇11个村级合作社代表签订黑豆回收协议。有请中强公司尤雨总经理、东升村合作社法人上台签约。”芦河镇党委副书记王凯宣布。

  一时间,会议室内掌声一片。

  “我家的小菜园有1亩多,全和中强公司签了黑豆回收协议,能挣700多元。”东升村脱贫户李青华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家庭经营的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

  如何发展庭院经济,种什么、怎么种?芦河镇民权村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小菜园种植黑豆,为芦河镇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提供了思路。

  “通过订单化种植、绿色化生产、产业化升级,小菜园让黑豆变‘金豆’,推动了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芦河镇党委书记杨志福说。

  芦河镇依托农户房前屋后的小菜园资源,将传统种植与现代订单农业结合,打造特色庭院经济,总结推广民权村黑豆种植试点成功经验,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模式,与黑龙江中强食品有限公司签订黑豆回收协议。农户通过绿色种植方式,促进黑豆品质显著提升,公司以每市斤高于市场价0.04元的价格定向收购。目前,全镇670户脱贫户和监测户参与种植,预计户均增收在700元以上。

  这一模式的成功,得益于芦河镇对庭院资源的深度整合。此前,该镇已通过“村党组织+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发展鲜食玉米、黏豆包、农家酱等庭院经济项目,带动超千余农户实现户均增收500元至1000元。

  为破解“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难题,芦河镇持续推进定制农业工作,搭建农业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大户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桥梁。

  中强公司是全国知名的豆类加工龙头企业,主要生产豆浆粉和豆奶粉。这次中强公司除了与芦河镇各个村签订黑豆回收协议,还与该镇的耕耘农业合作社、太平岗种植合作社签订了大豆回收协议。

  “我们公司也是考察了好几个乡镇,主要是看中了这里出产大豆品质好,符合我们企业的原料要求。”尤雨说。

  芦河镇通过应用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全程监管等方式不断提升原料品质,以高品质提升效益。

  同时,芦河镇积极寻求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在鲜食玉米品种开发、黑豆豆种培育、特色养殖等方面展开合作,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从源头提升农副产品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全镇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鲜食玉米、大豆及杂粮种植订单8800余亩,覆盖生猪、和牛、大鹅等养殖订单1.2万头(只),“产加销”一体化链条更趋完善。

  产业兴,乡村方能兴。芦河镇立足特色农产品产业布局,以产业化升级为抓手,推动乡村经济向“科技化、链条化、品牌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东升村农家酱菜厂在生产农家酱基础上,充分利用小菜园生产有机蔬菜,探索开发酱菜新产品,实现“种、产、销”全链条运营。先锋村整合仓储资源发展杂粮产业,带动农户种植高效益经济作物。这样的产业还有保家村豆油加工厂、民权村特色养殖等。

  “我们大力发展定制农业,鼓励农业种植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不断创新,紧紧围绕农业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结合本土资源,抢占市场份额,提质量增效益。积极打造庭院经济,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家菜园,种植鲜食玉米、黄菇娘、菟丝子、黑豆等特色农作物,打品牌、增收入。”杨志福说。(李禹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岳海兴)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