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山花绽放引客来 乡村蝶变促振兴

发稿时间:2025-04-25 10:32:00 来源: 农民日报

  春风拂过荆楚大地,湖北省荆门钟祥市九里回族乡李家台村的200亩樱花正迎春怒放。粉白相间的花海顺着地势起伏绵延,花瓣如雪花般轻盈飘落,游客们漫步其间,或举着相机定格美景,或坐在花树下惬意交谈。这幅春日盛景,不仅成为周边市民踏青的“网红打卡地”,更拉开了九里乡以生态赋能乡村振兴的序幕。

  “以前总往武汉、宜昌跑,没想到家门口就有这么美的樱花园!”钟祥市区游客陈娇娇的感叹,道出了许多本地人的惊喜。今年3月,李家台村樱花园迎来首次盛花期,每天吸引300至500名游客慕名而来。村口的农家小院里,村民摆出自家产的蜂蜜、土鸡蛋等农副产品,村旁的农家乐飘出饭菜香气,休闲钓场里也人头攒动。

  “花期两个月,预计农户户均增收4000到5000元。”李家台村党支部书记李飞介绍,樱花带来的“流量”直接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这抹“粉色经济”的背后,是九里乡“处处有绿、时时有景”的长远规划——通过科学布局,全乡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四季景观,樱花、三角梅、玉兰等花木不仅扮靓了乡村,更成为致富“摇钱树”。

  就在李家台村樱花开得正旺时,杨桥村2组老党员何贤忠的农家小院也成了“景点”:废弃木桩围成的绿化带里,三角梅与玉兰树相映成趣,旧瓦片砌的护坡、老砖头铺就的小径处处透着乡土韵味。

  “俺家小院上了村里的‘光荣榜’,好多乡亲照着收拾呢!”何贤忠的自豪,源于九里乡推行的“三小匠”(瓦匠、木匠、篾匠)与“小三园”(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建设。全乡鼓励村民利用旧物改造乡村景观,30余处像童家咀这样的“生态景点”串点成线,勾勒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画卷。

  更富创造力的是产业与生态的深度融合。九里乡推行“农户栽、农户管、农户受益、集体奖补”模式,引导村民参与苗木种植,目前全乡苗木产业面积近5000亩,年创利500多万元,参与农户户均年增收近2万元。小小苗木不仅绿了荒山,更鼓了腰包,4万多个劳务用工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穿过杨桥村的青石板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映入眼帘——这里曾是破旧农房,如今变身“聚宝园”民宿,茶香四溢的茶室、吱呀转动的水车、秋千摇椅点缀的庭院,吸引着游客们驻足留宿。“村里环境好了,我就回来开了民宿,节假日每天接待100多人,还带动30多人就业。”经理黄顺的返乡创业故事,正是九里乡农文旅融合的缩影。

  依托城郊区位优势与生态资源,九里乡以“乡约九里·农养田园”为主题,打造休闲观光、采摘体验、民宿度假等多元业态。目前,2家投资超千万元的高端农庄、1座垂钓竞技场、20余家特色民宿和农家乐落户,带动500余人就业。游客来了,人气旺了,曾经的“空心村”如今成了“聚宝盆”,村民们在家门口端起了“旅游饭”。

  漫步于当下的九里乡,樱花树下的笑脸、田埂边的产业基地、庭院里的乡愁记忆,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从“卖苗木”到“卖风景”,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九里乡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乡村在四季流转中绽放出持久的活力与魅力。(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唐旭)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