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书记”赵小雷:带领乡亲打造“黄州萝卜第一村”
发稿时间:2025-05-03 10:47:00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在黄冈市黄州区陶店乡杨家湾村,赵小雷的名字就像村口那片绿油油的萝卜地,家喻户晓。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萝卜书记”,而他,也确实像那“站得住的萝卜”,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带着大家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兵支书”接棒,种下希望的种子
赵小雷出生于1985年,2000年参军,2008年退伍,曾在部队荣立个人三等功。2017年参加黄州区村级后备干部考试被录用,2018年被村民高票当选为村支部副书记、民兵连长,现为黄冈市黄州区陶店乡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2020年,杨家湾村的萝卜种植基地陷入困境。原本引进的市场主体因经营不善撤资跑路,村民们辛苦种出的萝卜无人问津,几毛钱一斤都卖不出去,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它们烂在地里,村民们的心也跟着凉透了。
彼时的赵小雷,刚刚接棒成为陶店乡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黄州萝卜是咱村的宝贝,不能就这么砸手里!”赵小雷站在村口的萝卜地边,望着那一片片长势喜人的萝卜,在心里暗暗发誓。他把村里几个种萝卜的老把式叫到一起,开了个“诸葛亮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决定从种子抓起,用老办法提纯萝卜种子,把这“站得住的萝卜”品质提上去。
赵小雷可不是只会闷头干的人。他跑去找湖北省农科院的专家,把自家种的萝卜带过去,请他们帮忙鉴定种子纯度。专家们被他的诚意打动,不仅免费帮忙检测,还给了不少好建议。他还拉来了黄冈师范学院的博士们,在村里建了个“黄州萝卜博士工作站”,专门研究萝卜新品种。
那段时间,赵小雷天天泡在萝卜地里,和村民们一起翻土、播种、浇水。他身上那股子军人的劲儿,让村民们打心眼里佩服。老支书杨柳青说:“这伢,做事就像在部队里一样,有板有眼,让人放心!”
“倔脾气”闯市场,萝卜卖出了身价
萝卜种出来了,品质也上去了,可怎么卖出去呢?赵小雷又犯了愁。他不信邪,背着一麻袋萝卜就往武汉跑,挨个市场找采购商。一开始,人家根本不搭理他,嫌他的萝卜太小,不好卖。赵小雷急了,直接从麻袋里掏出一个萝卜,咔嚓一口咬下去,脆生生的,甜得直冒汁儿。
“你们尝尝,这萝卜真的好!别看个头小,可都是精华啊!”赵小雷一边嚼一边说。采购商们被他逗乐了,尝了一尝,果然不错。就这样,赵小雷靠着这股子“倔脾气”,打开了武汉市场。然后,他背着他的宝贝“不倒翁”,开始了进四川、下广州,全国各地地闯荡。
2020年底,赵小雷带着黄州萝卜第一次参加了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一举拿下金奖。那奖杯捧回来,全村都轰动了,村民们都说:“咱的萝卜,这回算是站稳脚跟了!”
赵小雷还不满足,他又琢磨着办“萝卜文化节”。这可是个新鲜事儿,村民们一开始都犯嘀咕:“就咱这小村子,能办成啥文化节?”赵小雷不管这些,他到处奔走,动员能人捐款,组织村民排练节目。那段时间,他忙得脚不沾地,嗓子冒烟。
文化节那天,村里热闹得像过年一样。舞台上锣鼓喧天,台下人山人海。赵小雷带着村民们现场挖萝卜、切萝卜、卖萝卜,一天就卖出去30万斤。村民们乐坏了,围着赵小雷说:“书记,你真是个能人!”
“大梦想”照进现实,萝卜产业越做越大
有了文化节的成功,赵小雷的胆子更大了。他带着村民们搞起了“村委会+合作社+公司”的模式,把萝卜基地从80亩扩大到355亩。他还琢磨开发出萝卜延伸产品,萝卜皮、萝卜干、萝卜丝、萝卜汁……一样接一样地做出来。
2024年12月1日,第三届黄州萝卜文化节在陶店乡杨家湾村举行。黄州萝卜产业发展签约、拔萝卜大赛、黄州萝卜雕刻作品竟拍、黄州萝卜保卫战文化小剧、千人共享黄州萝卜宴等系列活动,引来游客近7000人。
见过世面的“黄州萝卜”踩着时代的节奏,创下一场直播卖出2万多斤的销售业绩。赵小雷,这个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输的兵哥哥,让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州萝卜”,走出革命老区,走向全国各地。
如今,土生土长的“不倒翁”变成了全村致富的“金疙瘩”,杨家湾村的萝卜产业年产值超百万元,村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高高瘦瘦的赵小雷站在萝卜地边,望着远处巴河的波光,又有了新的想法:“咱要把巴河沿岸三个村整合起来,打造‘黄州萝卜第一村’。”村民们听了,都竖起大拇指:“跟着赵书记,准没错!”
赵小雷,这个从部队走出来的“兵支书”,用他的智慧和汗水,让“站得住的萝卜”站稳了市场,也让杨家湾村的村民们站稳了致富路。他的故事,就像那绿油油的萝卜地,充满了生机和希望。(通讯员 邓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