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的故事,黄政权已经记不得这是自己第几次讲解,作为浙江省诸暨市璜山镇黄家店村的村委会副主任,自金萧支队纪念馆前几年扩建后,就与另一名村干部严榆挺一道成了义务讲解员。从小听长辈们讲,如今变自己说,每一回,黄政权都会有新的触动。聆听其讲述,时光也仿佛被拉回那段光辉历史。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金萧地委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1月,日军铁蹄踏入浙东。面对日军的侵略,中共中央决定新四军开辟浙东敌后战场。1941年5月,中共浦东工委委派武装分批到浙东,与地方党组织联合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2年7月,中共浙东区党委成立。从此,浙东人民的抗日斗争有了统一的领导核心。
到了1943年11月,浙东第二次反顽自卫战进入关键时刻。为从外线牵制顽军,中共浙东区党委派出区党委委员兼组织部长杨思一、“三北”(原镇海、慈溪、余姚三县姚江以北地区)游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蔡群帆等,率第3支队第6中队(原诸北“八乡联队”)回会稽山区,会合诸暨“小三八”部队,金(华)东(阳)义(乌)西第8大队,于12月21日在黄家店村成立金萧支队。
黄家店村西毗义乌、南接东阳、东望嵊县、北接诸暨北部,恰好处于金萧地区六支抗日队伍的中心位置,对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944年1月8日,金萧支队宣布使用“金萧线人民抗日自卫支队”番号,全队800余人,成为日后浙赣铁路金萧段沿线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力量。
金萧支队成立后,面对数倍于己的日、伪、顽军,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在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100多次艰苦卓绝的战斗中,260多名金萧战士献出了宝贵生命,共歼灭敌军2000余人。新四军苏浙军区主力两渡富春江,与浙东纵队主力一部会师,对路西敌后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金萧支队同样在这中间发挥了重要作用。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下旬,已有1800余名指战员的金萧支队奉命北撤,后汇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
尽管黄家店硝烟早已散尽,但金萧支队的革命精神永留,军民情深依然在延续。墨城坞战斗中,金萧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朱学勉不幸中弹牺牲,如今的学勉中学就是为了纪念他。金萧支队纪念馆扩建时,金萧支队的后人们、黄家店村的老百姓纷纷捐出文物实物和老旧物件。黄章水烈士曾是一名卫生员,牺牲时年仅21岁,后来他的家人把珍贵的家书、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革命烈属证明书等悉数捐给了纪念馆。
“这股‘红色力量’也一直激励着我们,要在新时代里做好共富文章。”黄家店村党总支书记黄渭钢告诉记者,近几年,村里充分利用金萧支队的红色资源,不断拓展“红绿融合”发展之路,精心打造了近千亩的桃园,以水果采摘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助力百姓增收致富,“接下来,我们将做大研学经济,为集体经济增收再拓新路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