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发展物流产业以及开办农贸赶集市场,累计盘活闲置村集体房屋5000余平方米,2024年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49万元,带动群众增收47万余元……”近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马王街道金鸭村“坝坝会”上,上任不到一年的村党支部书记武正凯,正在向村民展示去年的成绩单。
近些年来,聚焦破解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人难选、不善为等问题,贵阳市大力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通过摸底储备、结对培养、激励作为等措施,持续储备一批高质量后备力量,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三荐三审”一线选苗
“镇领导和村干部多次家访,给我说现状、讲政策、谈发展,让我最终下定决心回村任职。”回忆起返乡时的场景,乌当区羊昌镇小寨村24岁本科毕业生、后备力量鲍青波说。
贵阳市坚持把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建设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工程,构建市级主导、县级主抓、乡级主推的工作格局。市委书记领衔“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课题,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市委组织部统筹指导县级组织部门,明确后备力量储备工作程序和阶段任务,选取市内农村人口较多的息烽县开展跟踪指导,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提升。推动全市10个区(市、县)党委书记主动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开展动员部署、调度工作进展、协调解决问题,到包联乡(镇)、村开展指导,全面掌握现有后备力量基本情况。
按照“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县级组织部门干部+包村干部”模式组建工作组,围绕村“两委”干部、致富能手、返乡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8类人员,全覆盖开展摸底排查,建立工作台账。探索“三荐三审”工作机制,通过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采取镇级初审、部门联审、县级总审等方式逐级比选,全市共储备培育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2581名,平均年龄36.2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83.18%。
“3+1”结对培养
“这期培训,乡里专门邀请农技专家传授茶叶的科学种植及管理技术,让我们对搞好茶产业更有信心了。”近日,在花溪区久安乡后备力量培训班上,久安村后备力量何勇说。贵阳市通过教育培训、结对帮带、学历提升等形式,建立健全培养育人机制,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淬炼提能。
构建市级示范培训、县级重点培训、乡级兜底培训机制,聚焦基础党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重点内容开设培训班次,每年对后备力量开展不少于3天的集中培训,不断提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带头致富的能力本领。定期组织后备力量到省外“千万工程”和省内“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等示范村交流学习、跟岗锻炼,帮助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推行“1名乡(镇)领导+1名村党组织书记+1名驻村干部”帮带1名后备力量的“3+1”结对帮带机制,明确包村乡(镇)领导教理论、村党组织书记教业务、驻村干部教方法,通过工作示范、经验传授、实践帮带,推动后备力量熟悉村级事务、尽快进入角色。
实施“学历提升工程”,整合市县党校主阵地、开放大学、职院职校等平台资源,落实学费减免、财政补助等政策,鼓励引导189名优秀后备力量参加继续教育。
县乡村三级跟踪评估
“从党支部书记晋升为乡镇副科级干部,我会一如既往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不负组织的培养与期待。”在干部任前谈话会议上,修文县洒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蹇安婷说。贵阳市坚持育用结合,构建“后备力量—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党组织书记—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或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培养链条,积极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搭台鼓劲。
坚持因人施策、分类培育,有计划组织无职后备力量担任村民小组组长、网格员;对现任村民小组干部的后备力量中表现突出的,在村“两委”班子职位出现空缺时,及时按照有关程序进行补选;对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现任村“两委”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通过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招录公务员、招聘企事业单位人员等方式,持续拓宽发展渠道。去年以来,共选拔5名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从现任村“两委”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招聘企事业单位人员34名。
探索推进县乡村三级跟踪评估机制,村级做好日常培养记录,乡级每季度跟踪评估1次,县级每半年开展分析研判,重点评估后备力量思想状态、履职表现、能力提升等情况,一人一策制定提升措施。对培养期间违规违纪、意愿不强、履职不力、评价不好的,及时调整出库并进行补充。(通讯员 杨茂春 符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