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雪域桃源”走出生态致富路

发稿时间:2025-08-02 11:13: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雪山脚下,藏式民居星罗棋布,这里便是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因春季上千株野桃花盛开而成为“桃花村”——林芝市最佳赏花地及重要旅游景点。近日,记者跟随“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采访团来到这里。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嘎拉村考察。4年来,嘎拉村在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促进民族团结上取得实效。该村立足生态资源走致富路,成为雪域高原乡村振兴典型。

  “得知这几年村里又有新变化,乡亲们的收入增加了,为你们高兴。”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嘎拉村全体村民回信,勉励村民“把雪域高原的自然美景保护好,把‘桃花村’品牌擦得更亮,为建设繁荣稳固的祖国边疆贡献力量”。

  “总书记的回信饱含深情,让嘎拉村再次沸腾,大家欢欣鼓舞,备受激励。”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说。

  常住人口仅149人的嘎拉村,因春季绚烂的桃花和桃花节吸引众多游客,年接待量超11万人次。仅今年桃花节旅游收入就达370万元,去年村民户均分红10多万元。

  村民达瓦坚参家就是例证:他介绍,除了旅游分红外,家中还购置挖掘机增加了收入。记者来访这天,当地正举办尼洋旅游文化节,赛马、响箭等特色民俗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观看。

  边巴向记者介绍了村庄的发展历程。过去,嘎拉村散居山坳,交通闭塞,村民以伐木、放牧、种青稞为生,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村民甚至砍伐野桃树当柴,导致生态被破坏。随着国家生态保护加强,当地封山禁伐,依托1200多棵古桃树发展生态旅游。

  2002年首届林芝桃花节在此举办,但初期收益有限。2014年,广东省援藏工作队引入“景区带村”模式,投资4800万元打造“嘎拉桃花源”3A级景区,村民以土地入股旅游合作社。政府还投资1200万元硬化道路等基础设施,完善村居环境,“整村推进、村景合一”打造品牌。桃花节日益兴旺,并升级为市级品牌。嘎拉村也成了当之无愧的“桃花第一村”。

  同时,嘎拉村通过发展水果采摘园、冬季花田等集体经济(如畜牧、机械出租),延伸旅游产业链。2024年,村经济总收入140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4.12万元,集体经济收入700余万元。嘎拉村村民小组于2024年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边巴表示:“林芝市实施农网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一村一策’乡村建设,嘎拉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如今,村道整洁,溪流清澈,藏式民居掩映苍翠群山间,村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格外醒目。

  “总书记的回信极大鼓舞坚定了我们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边巴告诉记者,目前嘎拉村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

  为引导村民保护环境、分类回收垃圾,嘎拉村设立了“绿色银行”积分兑换超市。村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将回收的垃圾核算成积分,不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排名靠前的村民还可享受增量授信、放款提速等金融服务。这激发了村民的环保热情。

  “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这是村民的心声。边巴表示,嘎拉村计划推动“桃花经济”向“四季经济”延伸,擦亮品牌,不忘嘱托,让“雪域桃源”更加美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俊秀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