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舟沧海,立马昆仑”,是周恩来总理早年的一副自勉联,浓缩了周总理在革命时期纵横捭阖的戎马一生、拼搏一生。寥寥八个字,却气魄雄健、豪情万丈,读之令人动容,更值得我们在基层一线的村官朋友们细细品味。
在大海上划船,中流击水;在昆仑山上立马,激扬江山。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工作的我们,虽然接触不到外面世界的繁华,但是内心也应涵养这种乐观豪迈的精神境界,环境虽苦,内心却应始终饱含青春激情。遥想当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梁家河担任村支书时,吃重苦,受下罪,和老百姓同住窑洞、同睡土炕、同用旱厕、同吃粗粮、克服“跳蚤关”、“劳动关”等四大关,却没有一丝高干子弟的娇气劲,正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有坚定的信仰、乐观的精神、满腔的青春激情和强烈的为民情怀,才能够克服万难,把个人理想融入乡村生活中,才能够把根深深扎进七年的知青岁月,最终沉潜蓄势,成为受人民敬仰的泱泱大国之领袖。 抚今追昔,从西柏坡前步履坚实的赶考决心,到改革开放年代“敢于涉险滩、啃下硬骨头”、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再到新时代“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实干精神,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试玉要烧三年满,辨材需待七年期,”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更没有人是“天生伟大”这一说,每个人都有一个从历练到成长的过程,唯有饱含青春激情,苦干实干,保持“志气”、“生气”、“锐气”,方能“吹尽狂沙始到金”,谱就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然而,反观当下,也存在着个别一些年轻基层干部不潜心工作的现象,若长此以往,后果将不堪设想。一些年轻干部把基层当作就业的避风港,一心只想“休养生息”,导致对农村工作一知半解、思路混沌、浅尝辄止;也有一些年轻干部怀揣着“镀金”心理来混基层,“身在心不在,时在时不在,”对一些基层工作能推则推,不敢于担当。更有甚者,信奉“多干工作就是多吃苦,多吃苦就是多吃亏”的理论,耍脾气、撂挑子、浑浑噩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久而久之,既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也不利于自己的成长。
平心而论,相比于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付出,在和平年代生活的我们受的这点苦又算什么呢?我们是清晨八九点钟朝气蓬勃的太阳,更应发散出自己的光芒,为他人释放光和热。正所谓:“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学习强国平台有一部纪录片曾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在1991年11月25日写的日记:“一年半来,我在工作中始终处于超负荷状态,没有节假日,也没星期天,为做好工作,我丝毫不敢懈怠”。习近平总书记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呢?去调研基层了,去向人民群众拜师取经了,正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日日夜夜下基层访民需,察民情,才有了福建“四下基层”的好政策,才有了快事快办的“福州速度”。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少,应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洞若观火察民情、刨根问底究民需、打破砂锅出实招,在乡村振兴中展现自己的新作为,在信访维稳、脱贫攻坚、征地拆迁、安全生产、人居环境、风险防范中提升自我,为村民们排忧解难。走心,是因为有真情;有人气,是因为接地气。试问:不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又怎能让来老百姓掏出心窝子呢?搞花架子,虚浮其表,不沉潜下去,又怎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呢?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基层的熔炉中淬炼自我,是我们大学生村官的宝贵机遇。相信只要我们涵养“浮舟沧海,立马昆仑”的精神境界,必能以梦为马,在乡村振兴中有所作为!
福建省漳平市和平镇东坑村大学生村官 陈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