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大山深处的那些娃娃

发稿时间:2016-09-26 08:46:37 来源: 农民日报

  闫盛霆仇慧清

  黑白色调下,大山里的一个小学童,黝黑的脸庞上一双坚毅的双眸,掩饰不住孩子的聪慧与对知识的渴望,他用短得已快握不住的铅笔在皱巴巴的纸上,描绘着未来。看过这幅《渴望》照片的人无不被其震撼,而这幅照片就出自农民摄影家梁勇之手。

  1961年出生的梁勇,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罗村村人,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从小热爱美术,入伍后在部队是小有名气的军旅画家。2005年开始,他迷上了摄影,拍摄的普通劳动群体——《水泥汉子》曾获广泛好评。

  2011年,梁勇在网上无意中发现了一些大凉山的照片,孩子们生活艰辛的场景深深地刺痛了他。2011年3月底,他背起相机,第一次走进了大凉山。没承想,这竟成了他心里挥之不去的心结。他先后9次走进大凉山,而且越走越深入。因为他坚信,这是他身为一个摄影人值得去做的事情。

  说起第一次去大凉山,梁勇至今记忆犹新:做了一宿的火车到达成都,一天的公共汽车到大凉山,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又骑了6个小时的马才到达最偏远的山村——四川省美姑县井叶特西乡峨支村。一到那里,他就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现实比照片上还要触目惊心,带给他视觉和感觉的双重冲击。他没想到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这个地方还这么落后。学生的教室是用泥巴堆起来的,只有一个小小的天窗,连电都没有。学校里有近40名学生,只有1名临时的代课老师吉格伍甲。在连绵的大山里,孩子们为了上学,要走20里的山路,用上两三个小时才能到学校。

  尽管学习条件异常艰苦,可孩子们却依然认真听讲。他看到教室屋顶有个洞,通过光线正好照射在一个小男孩吉勾拉布身上,看着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学习,眼神是那么的纯洁,梁勇便悄悄的拿起相机记录下了这个永恒的瞬间。拍完后,当从相机显示器查看这张照片时,梁勇被震撼了,流下了眼泪。他就把这个环境和孩子的学习过程、生活方式,尽可能地记录下来,几乎天天都和孩子们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先后用手中的相机为山里渴望知识的孩子、留守的老人拍摄了上万幅以黑白为主色调的精彩照片。他希望用这些纪实照片告诉世人,在中国遥远的大凉山,还生存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迫切需要社会伸出援助之手。

  拍照本来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儿。可是,在峨支村他才发现,拍每一张照片都感觉不轻松。“大凉山对于我不只是咔嚓一声,按下快门那么简单。”那些衣衫褴褛的村妇,那些衣不遮体的儿童,在梁勇的镜头中无声的诉说着生存的艰辛,而从镜头中看到天真无邪的笑脸,又让人感到他们对幸福的渴望是那样简单与强烈。回到山东以后,梁勇以一组题名为《大山里的学童》的照片,参加了全国第四届农民摄影大展,并荣获金奖。今年5月28日,他凭着《走进大山》组照,一举夺得第16届意大利那不勒斯国际经典文化奖摄影类大奖,捧走“小飞人”奖杯。

  由于牵挂大山里的孩子,梁勇5年来先后9次走进大凉山,自己掏腰包给孩子们买衣服、书包等,先后花去了3万余元。为他们拍摄了上万幅作品,他精选了100幅,计划9月底在淄博市展览馆启动“梁勇摄影艺术展”,分大凉山、草原情和欧洲行3部分进行全国巡展。

  梁勇最近一次去大凉山是今年春节。这次去,他发现大凉山的变化太大了:路修好、电通上了,孩子们都吃上了营养餐,就连学校的操场上都安装了一个木头的篮球架,可供孩子们课间和课后玩耍。印象最深的就是吉勾拉布,当年拍照时他只有7岁,现如今他都已经读初中了,长成了大孩子。

  “作为一个摄影家,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将他们的生存状况通过镜头表现出来,让全世界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通过我的作品了解大凉山,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山里的孩子。”梁勇意味深长地说。

  文中照片选自梁勇摄影作品《大凉山》。

责任编辑:潘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