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个孩子一个妈
发稿时间:2016-10-27 09:24:01 来源: 农民日报
陈玉芳(右二)和孤儿一起包饺子。 资料图片
离国庆节还有好几天,陈玉芳就琢磨着给孩子们置办点什么。“冯冬辉的书包旧了,得买个新的,李佳妮一直想要童话书,给每个孩子都买件新衣服,再弄点儿好吃的,过节嘛!”今年59岁的陈玉芳是山西省临猗县临晋镇博达学校的创办人,从1990年收养第一个残疾孩子开始,26年来,陈玉芳一手带大了59名孤残儿童,并安排他们到临晋博达学校免费就读,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校长妈妈”。
“我愿把我的一切都给孤残儿童”
1989年,陈玉芳在自己村里办起了“代玉服装艺术学校”。一次跟随师傅去北京学习裁剪技术,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一期关于她辛勤创业的专题片。片子播出时她已回到山西,没想到辽宁14岁孤残少年艾厚庭看了电视后千里迢迢从东北赶到运城临猗,想让陈玉芳收下他学习裁缝手艺。
艾厚庭是小儿麻痹症患者,无法直立行走,身体只能靠胳膊支撑。看到这样一个行动不便的孩子千辛万苦来投奔自己,他的可怜无助深深刺痛了陈玉芳的内心。后来,陈玉芳果断地拿出当时自己一年的收入4000元,为这个素不相识的残疾少年做手术。经过一年多的治疗,艾厚庭能够扔掉拐杖独立行走了,陈玉芳激动得泪流满面。从此艾厚庭就在她身边留了下来,一待就是十几年。
从艾厚庭开始,陈玉芳走上了26年收养孤残儿童之路。
2004年,耽子镇8岁男孩高天蓝母亲去世,父亲再婚。继母不认高天蓝,伯父想将他收养,大妈硬是不让进门。祖母无奈,将高天蓝送到博达学校。陈玉芳摸着高天蓝的头说:“人家不要,我要!”从那天起高开蓝就成了博达学校的学生、陈玉芳的儿子。
2005年,东张镇六年级学生陈小斌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在外打工时伤了双脚,爷爷瘫痪在床,家庭困难无法上学。陈玉芳说:“你年龄还小,怎么能不上学?这样吧,你继续在咱学校上学,一切费用我给你全免!”她这一句话,学校每年要为陈小斌负担三四千元,高中每年要负担七八千元。
陈玉芳接二连三收养孤儿,仅一年下来,要为15名孤残儿童、近百名特困生免费14万元左右。2009年以后,受金融危机影响,服装厂经济效益下滑,陈玉芳原来富裕风光的小康之家陷入困境。陈玉芳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咋能见孤不养?我愿把我的一切都给孤残儿童,让孤儿有个家,能享受党的阳光!”
“我把心都放在孤残儿童的未来上”
孤儿赵秋平说:“管吃管穿是无私的母爱,管读书上学是智慧的母爱,管理想前途是目光远大的母爱。校长妈妈将三种母爱都给了我们。”
是的,59名孤残儿童个个都让陈玉芳牵肠挂肚。她一门心思让每名孤残儿童都能树立远大的理想,都能立足社会,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赵秋平是孙吉镇人,母亲在秋平1岁时离家出走,父亲在秋平4岁时扔下一家老小一走了之,爷爷患脑血拴,半身不遂。刚上完小学的秋平,马上就要失学了!正当她欲哭无泪时,陈玉芳将她收入博达学校,上了初中。中考时,秋平考试成绩离重点高中分数线差几分,陈玉芳四处奔波,终于将秋平送到临猗三中。她说:“这孩子脑子聪明,我一定要让她上大学,成个人才。”
13岁的任博良是临猗县嵋阳镇村人,儿时父母离异,父亲多年来杳无音讯,母亲得了严重的精神病,2007年村长把他送到博达学校。17岁的临猗卓里乡女孩樊梦婷,父母都去世了,几年前也来到陈玉芳身边。还有东西屯村斤泽、斤小泽兄弟俩,父母因癌症和车祸先后离开了人世,2008年由村党支部书记送来……
听说陈玉芳收养孤残儿童,送进家门的孩子越来越多。陈玉芳从没有拒绝过,也没把任何一个娃当外人。“不能不管,慢慢处得时间长了,都有了感情,舍不得他们走。”就这样,来来走走她身边总有那么十来个可怜娃。
现在,留在陈玉芳身边的孤残儿童有15人,其中一部分从博达学校毕业后考上了初中和高中,还有3个明年准备考大学。他们的全部生活费都由陈玉芳承担。1993年陈玉芳在临晋镇办起民办寄宿制学校博达学校,只收学生的饭钱,家庭贫困的学生她不收任何费用,还倒贴生活费。
陈玉芳收养的第一批孤儿成年后都已走上社会。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可以自食其力。有的已成家立业,有的做生意,有的在外地打工。其中有4人在北京发展,还有两人成为党政机关干部。“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党没作啥贡献,就是把心都放在孤残儿童的未来上了。”
“我愿伴孤残儿童涉千水爬万山”
陈玉芳的两个儿子,因为她的“牵连”都离过婚。最先是大儿媳家里人对此事强烈不满。他们表示,我们的亲家养了这么多与己无关的“孤残娃”,学校不能赚钱反而要倒贴,越来越穷,这样的日子根本没法过下去。大儿媳走的那一天,陈玉芳抱着留下的小孙女伤心地哭了一场。不久之后,大儿子为了给家里还债,也去了外地煤矿打工。现在两个儿子都再婚了,儿媳们都帮着婆婆一起“伺候”这些孩子。
因为这些收养的孩子,她还伤过老伴儿的心。多年前镇上某机关有个不错的工作机会,自己收养的孩子和自己的二儿子都报了名。后来,陈玉芳让儿子把机会让给了对方。她说,孤儿娃们很可怜,有个机会不容易,你以后还可以再找好工作。为此,老伴儿和她多日无话。
有人劝陈玉芳断尾求生,丢了孤儿,陈玉芳说:“我不能这么做,因为我和他们有十指连心的情感。”为节约资金,她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每个学期学校需要大修一次桌椅板凳,为节省开支,她央求王牌门业老板帮工,心里过意不去,就请电视台记者拍上一期新闻节目,算是酬谢。丈夫腰上长了一个肿瘤,为省钱找一名乡村土医生割掉了事。2010年,一度教师工资发不了,她又向朋友借十几万元。她积极向政府申请让博达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两免一补”及相关政策,为每名孤残儿童落实每人每年350元的经费补助。
陈玉芳的先进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
陈玉芳深知,前边的路还很长,办学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她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学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精神,愿意相伴着孤残儿童,涉千水爬万山,让他们永远‘留在春风里’。”(记者 李琭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