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陌上花开引客来

发稿时间:2025-04-10 10:36:00 来源: 农民日报

  陌上花开引客来

  ——“赏花经济”推动农文旅融合激活消费潜力

在江西省婺源县篁岭村,身着古装的“卖花郎”,肩挑花担与游客趣味互动。受访者供图

  四月天,花意浓。夺目的黄、柔软的粉与胜雪的白在田野中连绵起伏,游人在花间穿梭、拍照打卡,乐享春日光华。

  许多美丽乡村成为清明踏青好去处。据统计,清明假期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7.9亿人次。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为7.07亿,同比增长8.9%。

  亮眼的出游数据,折射出乡村作为生态资源的富集地,具备“以花为媒”发展农文旅产业的天然优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各地通过深挖花文化、传统技艺、非遗等特色资源,打造丰富的旅游产品,提升服务品质,以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推动乡村成为集观光、休闲、购物、住宿等“花式”体验为一体的赏花游目的地,为农文旅发展注入“春日”动能。

  赏花韵:挖掘花文化破解同质难题

  折柳簪花、流觞曲水、饮酒对歌,千百年前的人们尽情赏览盎然春景;时至今日,人们依然不辜负浓浓春意,遍游花丛、体验农耕、品味春信……赏花之趣,不仅在春色之美,更在于花文化之韵的延续。

  在河北石家庄市的正定荣国府景区,满树海棠花与古朴庭院相互映衬,一场《红楼梦》实景演出,让游客们“穿越”到满是如花美眷的大观园;在河北邯郸市磁县,“梅香水墨 致美东方”梅花节将传统园林美学、磁州窑文化与梅文化融为一体,吸引游客共赴浪漫的春日之约;在云南红河州石屏古城,游客在繁花簇拥下,聆听彝族海菜腔苍劲的歌声在天际回荡,观赏烟盒舞以明快节拍踏出活力韵律,尽享春日里别具一格的文化盛宴。

  在江苏,兴化、高邮、如皋三市则不约而同“偏爱”油菜花,如何让“满城尽是黄金甲”的油菜花各美其美?答案还要从各地文化的差异性中寻找。

  “万亩垛田花海以垛为骨,彰显农耕文化之美;以水为魂,演绎千湾湿地风情,做足了‘垛’文章、彰显‘水’特色。”兴化市农业农村局综合科科长朱会林介绍,早在2014年,“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便被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丛丛油菜花,闪耀千年农耕智慧;高邮则将花海与鸭文化、渔文化深度融合,形成独特景观;而在如皋平园池村,油菜花不仅有金黄,还有柔粉、橙红、鹅黄……多彩油菜花与风车、稻草人等景观相映成趣,游客宛如置身于油画之中。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秘书长郑忠林说:“各地将赏花活动与民俗文化相结合,打造特色IP,吸引游客开启春日赏花文化之旅,实现了从‘看花’到‘品花’的转型升级,可以让‘赏花经济’更好地释放美丽效应。”

  识花趣:业态融合激活“花”式消费

  花虽好,客难留。如何留住游客脚步,从拍照打卡转为长时间沉浸体验,使得消费者因良好体验“下单”?各地积极发挥自身文化特色、资源优势,将传统文化与花季美景相结合,着力打造消费新场景,“赏花+非遗”“赏花+民宿”“赏花+露营”“赏花+体育”等,“赏花+”业态蓬勃涌现。

  非遗嵌入赏花游,让游客拥有更多体验感。当昆曲水袖拂过灼灼桃花,永嘉昆剧演员以《牡丹亭·游园》选段开场,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浙江温州市永嘉县美岙村的千亩桃林唱响。在这里,游客们不仅能聆听昆曲雅音,还能品黄桃罐头,体验制作永嘉麦饼、清明饼等传统手工。在湖北黄石市阳新县,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茶花、油菜花、月季花相互交织,还能体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阳新采茶戏、阳新布贴的独特魅力。当夜幕笼罩安徽歙县瞻淇村,古老的祠堂中涌出6条鱼灯,鱼身绘彩,鳞光闪烁,浩浩荡荡地游向村巷。“摸摸鱼头,万事不愁;摸摸鱼背,平安富贵;摸摸鱼尾,顺风顺水!”鱼灯队队员们的一声声吆喝,为现场游客送去满满的祝福。

  在各地积极布局“低空经济”背景下,以“空中赏花”为代表的新业态迅速走红。旅游平台数据显示,3月,“低空赏花”“低空飞行”搜索量同比激增645%。比如到四川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观赏万亩油菜花海的游客们,便会选择乘坐直升机从空中俯瞰花海,真切感受到低空赏花带来的震撼与惊喜。

  赏花虽是一瞬,但由赏花带动起周边深度游,进而产生住宿需求也带火了各地“民宿经济”。有着600余年建村史的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盘江镇音寨村,是贵州省布依族文化沿袭较完整的村寨之一,素有“中华布依第一寨”之称。游客来到此处,不仅是为了观赏油菜花、樱花,更渴望沉浸式体验民族风情。截至目前,音寨村开设农家乐30家,民宿客栈12家。

  “赏花+体育”的新模式也悄然兴起。当花海遇见赛道,游客在流连花丛、呼吸清新空气的同时,还能通过跑步、骑行、健步走等运动,释放压力、锻炼体魄,实现视觉享受与身体锻炼的完美融合。近日,5500名跑者从江西上饶市婺源县出发,“哪吒”开道,金浪翻涌,在白墙灰瓦的映衬下,10余万亩油菜花化作流动画卷,让参赛选手们在奔跑中感受农耕文明的时代律动。

  追花事:“春日限定”向四季延伸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推出32条“花期乡遇”主题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联起大江南北花事胜景,为游客提供了一份“春日限定”的乡村旅游指南。在陕西汉中市油菜花海里看百万亩油菜花如金波涌动,朱鹮在金黄花田间比翼齐飞;浙江由废弃村落小学改建而成的青山自然学校中,郁金香、紫藤花、水仙、樱花、绣球次第开放;辽宁的“花乡四溢畅游山海”线路以辽西走廊为轴,串联起山海共生的千年传奇……

  追花虽雅,但春花易逝,如何避免“赏花经济”昙花一现?

  兴化市以垛田为核心,打造“春看菜花、夏观荷花、秋赏菊花、冬品芦花”四季文旅IP,将“赏花经济”从“春日限定”向四季延伸。安徽通过场景创新、业态融合与产业延伸,将“春日流量”转化为持久的“乡村留量”,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活力;在云南曲靖市罗平县,花海马拉松、花海山地自行车骑行等复合旅游体验持续擦亮当地“赏花”品牌,赏花季结束后,当地群众还可以通过榨油来拓宽收入。近年来,当地依托油菜花海和自然景观优势,打造了“云上花乡”乡村振兴示范园,自2022年试营业以来,累计吸引游客60万余人次,累计营业收入突破1800万元。

  游客追花事,村民喜相迎。广东清远市阳山县杨梅镇水浪村的水浪花谷里,千亩梨花挂满枝头,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水浪花谷为周边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带动了当地农特产品销售,人均增收1000余元。”杨梅镇党委副书记周剑彪说。在山东临清市唐园镇瑶坡村,数千棵百年杏树缀满新蕊,游客不仅可以赏花,还能通过订单农业提前锁定杏果收成,实现“春赏花、夏采果”的产业闭环,村民通过餐饮、非遗展演等多元创收渠道,人均增收超30%。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当油菜花海化为流动诗行,当樱花雨落在田间飞扬,纷纷“出圈”的乡村赏花游,既满足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花意象的浪漫想象,又打造出体验感“拉满”的文化消费空间,解锁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密码”。(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钰莹)

责任编辑:蒋宇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