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青年奔向绿水青山
发稿时间:2025-05-19 10:03:00 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为青年铺路搭桥,提供更大发展空间,支持青年在创新创业的奋斗人生中出彩圆梦。近年来,乡村业态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入乡布局新业态、搭建新平台、创设新工位,推动以土特产、农家乐等为代表的传统业态,向以农事体验、直播电商等为代表的新型业态转型升级。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吸引带动更多青年奔赴乡村基层、奔向绿水青山,是当前乡村振兴的首要考题。
以组织搭台引领双向奔赴,让乡村成为青年的集聚之地。乡村需要青年,青年渴望舞台,推进青年入乡发展,关键要把握住青年与乡村的两端需求,因势利导、顺势搭台。在乡村端,要打破旧有的认知局限,推动镇村两级干部沉下心挖资源、走出去引人才,尤其要厘清家底,充分排摸闲置老房、山塘水库等“不起眼”的沉睡资源,探索建立数字化、可视化的乡村资源数字运管平台,推动乡村要素与入乡青年需求的精准匹配。在青年端,要把握当下部分青年“逃离城市”“摆脱内耗”的强烈渴求,主动到小红书、抖音等年轻人扎堆集聚的社群平台推介村庄,多邀请“懂流量、懂市场”的运营团队、青创团队来实地考察,把更多的新思路、新视野、新活力带到乡村,以市场思维为村庄找出一条因地制宜、因时而进的突围之路。
以改革创新优化乡创生态,让乡村成为青年的圆梦之地。青年有活力有冲劲,但积蓄少、起步难等却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难题。吸引青年入乡,不能光喊口号,让青年“用爱发电”,要强化优质政策供给,积极探索青年入乡一件事集成改革,在创业补贴、贷款贴息、社会保险、安居保障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扶持优惠;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优势,围绕青年创业所需拓展服务空间、完善服务功能,打造创业孵化平台等等,全链营造入乡无忧的乡创生态。要构建利益联结机制,针对不同村庄的先天实际,设计不同的利益保障模式,确保当政策窗口期、红利期消退后,青年能留住、产业能稳住。如在资源禀赋突出但运营薄弱的村庄,可探索多方入股等模式,推动村集体以资源入股、青年创客团队带资、带智入驻;在区位、资源都较为平凡的村庄,可探索“镇村搭台—青年唱戏”的资产活化模式,以市场化方式招引青年返乡创业就业,让村民、村集体收租金、分股金、挣薪金。
以政治凝聚强化价值认同,让乡村成为青年的归属之地。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当入乡青年成为农村蓬勃发展的新群体,不仅要考虑“流量”的巨大效益,更要考虑如何将其转化为“留量”,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硬核支撑。入乡青年普遍学历较高、思维活跃、价值多元,这与传统农村青年迥然不同。要深刻把握这一群体特征,从一开始就加强政治引领,尤其对表现突出、服务意识强烈的入乡青年,优先列入村级后备人才库和发展党员库,并在日常工作中通过联系帮带等举措,有意识地加强思想引领和政治凝聚,推动广大青年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把握正确航向,实践自我价值。(应启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