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预制菜全面攻占农村宴席”的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该话题称,农村大席“把预制菜弄热就可以端上来了”“已无法招架预制菜的‘攻城略地’”。然而评论区的网友们却并不认同,纷纷现身说法来反驳这一论断。有网友写道:“我们这做饭的灶火就在吃席的饭桌前摆着,村厨做啥都能看见。”还有网友调侃:“说预制菜占领农村宴席的,怕是没吃过‘八大碗’,现蒸的扣肉、炸的丸子,根本无法预制。”
笔者调研发现,个别乡村办事的时候确实有使用预制菜的现象,但并不多,更谈不上被预制菜“全面攻占”,很多乡村地区的大席依然是人们记忆中的味道。
为啥村民会选用预制菜,一来因为它方便快捷,二来也省去请村厨的人工成本,所以有的村民会为了省事、省钱而选择预制菜,这当然可以理解。但如此一来,就引来不少网友担忧,将来会不会农村大席都被预制菜“占领”?但在笔者看来,农村大席不会也不能被预制菜取代。
一方面,大席承载着浓浓的乡情,这是预制菜作为食品工业化的产物所无法比拟的。村民们主动帮忙洗碗、搬桌椅、择菜,大家分工合作、说说笑笑、热热闹闹的筹备过程,才是农村大席里最动人的风景,也是刻进村民骨子里的仪式感。另一方面,“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话放在乡土社会中尤其适用。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宴席的菜品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哪家办宴的性价比高,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如果有村厨为了速度使用了预制菜,没了那份“锅气”,很快就会在乡亲们的口口相传中被知晓,下次自然就不会再有人请他掌勺。这种基于口碑的市场选择,让村厨们不会轻易懈怠,也使得预制菜难以在农村宴席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时代变迁,农村大席的形式也悄然发生变化。过去,村民办席要挨家借桌椅、请亲戚搭手,一家办事,全村出动。如今在很多村,一个电话,村厨“一条龙”服务团队便带着锅碗瓢盆、帐篷炉灶上门。比如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张家垫村,千余人的村子,就有超过300人从事村厨行业,在张家垫村,只要联系一位村厨,基本就能一站式解决需要用的餐具、菜品等服务。从“单打独斗”到专业团队全程包办,服务模
形式的升级让村厨这一职业再次升级,也让我们对农村大席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那么,应如何让农村大席的烟火气经久不息?
首先,要加强村厨行业的人才培训。相关部门可以联合专业餐饮机构,为村厨提供食品安全、营养搭配、现代烹饪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如湖南省桂东县近期就启动了乡村振兴厨艺人才孵化工作,通过“名厨带村厨”,培育乡村厨艺人才,将传统手艺转化为富民技艺。其次,要建立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通过建立村厨信用档案,把食品安全、服务口碑等纳入评价体系,在浙江省海宁市,村民可以在网上查看村厨的评分,分数高的村厨自然会获得更多机会。另外,可尝试拓展村厨相关功能。比如上个月,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便举办了“勺勺客”村厨争霸赛,弘扬蓝田千年厨乡文化,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美食,带动起农文旅消费。
从婚庆到白事,从满月酒到寿宴,农村宴席从来不只是简单的餐饮服务,它早已成为乡土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那份由村厨亲手烹饪出的最淳朴本真的滋味,见证了一个个农民家庭的人生重要时刻,而这些都是预制菜所无法取代的。相信只要乡村的烟火气还在,人情味不减,农村大席就会始终是乡村大地上最温暖的风景。(杨钰莹 陈银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