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从传统斗牛习俗到推动脱贫的“牛市风云”

发稿时间:2020-07-07 11:1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7日电(记者 左橙 通讯员 熊晓原)农历五月十五,早稻接近熟稔泛黄,为庆祝粮食丰收,南方有“吃新节”这一传统农事节日。在江西省高安市祥符镇土城村一带,人们在“吃新节”有举行斗牛活动的习俗。

  土城斗牛,于2006年7月被列为高安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10年7月被列入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月5日,土城村周边乡镇及临近县市的观众慕名而来,共同见证土城斗牛这一传统习俗。

图为斗牛场实况,斗牛身上有记号标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熊晓原 摄

  数百群众的围观中,身强体壮的斗牛用头部发力,或千钧相持,或寸顶寸进,发狠时连续快速攻击,调整时稍事喘息,占据地形,伺机攻击,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赛前,主人为斗牛抓阄排序,并在牛身上标号。两两一组,采用淘汰制,胜者进入下一轮比赛。

  赛后,组委会为获胜的牛批红挂彩,为主人发放一笔奖金。趁观众斗牛兴致,斗牛场旁边直接开作牛市,叫买叫卖声此起彼伏。

  在二十公里外的黄沙岗镇,每逢农历三、六、九日,便是当地牛市开张的日子。7月3日,农历五月十三,早晨五点便人头攒动,一头头体型健壮的黄牛被拴在市集内的铁栏杆上。牛市管理人员王大贵介绍说,市内乡镇及邻近丰城、樟树、奉新、上高、南昌等地的肉牛云集,甚至有甘肃、广西等外省客商千里迢迢赶来选购。

人头攒动的牛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熊晓原 摄

  据《高安市志(1986-2006)》记载,解放初期,高安各地耕牛交易市场处于自发状态,黄沙岗集贸市场活跃,牛市盛行。黄牛主要是当地农民交易,用作畜力,或买小牛养大役用,或买母牛繁育,或淘汰老弱病残牛供屠宰。

  上个世纪80年代起,高安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耕牛交易渐趋活跃。进入21世纪,农业规模化和耕作机械化的发展,让农村畜力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很多农民不再养牛。但高安黄牛因其肉质好、口感佳而获得市场青睐,农民开始投资规模化养牛,经营肉牛养殖。目前,高安市黄沙岗镇的“江南牛市”,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商品牛交易市场之一。

  清晨五点十五分,牛市已经十分热闹,进市交易的已经有好几百头,牛哞声声,人声鼎沸,大小黄牛和人群陆续入市,市场外停放大小车辆数百辆。来自高安市伍桥镇的涂学仁告诉记者,自己凌晨三点就动身开三轮车过来,计划选购两头肉牛饲养。南昌市新建区的邓水生则是凌晨四点左右从南昌开车出发,来到牛市选购黄牛。牛市交易到上午八点左右就罢市。

  牛市管理人员王大贵介绍说,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的客商常驻牛市选购优质肉牛,运销沿海地区,“市场日成交量均在300头以上,多时达上千头”。

  据统计,2019年末,高安年出栏10头以上小规模养牛户有5000多户,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有28户,全市年出栏商品肉牛16.5万头。“牛市2019年交易肉牛4万多头,上缴镇财政20多万元。”王大贵告诉记者。

  黄沙岗镇党委书记郑龙向记者介绍说,黄沙岗镇党委、政府依托该牛市,培育、壮大肉牛养殖扶贫产业,政府因势利导,通过举办养牛培训班、贴息贷款、产业奖补等措施,引导、鼓励、扶助贫困户饲养肉牛脱贫致富。

图为贫困户黄怀功家中的牛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熊晓原 摄

  据郑龙介绍,目前全镇48位帮扶干部指导和扶助60多户贫困户办理贴息贷款120余万元。2019年末,60多户养牛贫困户的户均增收在1万元以上,全部实现脱贫,占全镇脱贫贫困户总数的三分之一。贫困户余小东有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他每年育肥肉牛七八头,仅此一项纯收入超过2万元。

  “我们夫妻因为慢性病而常年服药,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2019年饲养肉牛收入了三万多元。”贫困户黄怀功还告诉记者,今年5月,养牛存栏4头及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均获得政府产业最高奖补3500元。“肉牛养殖和交易,为黄沙岗镇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