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苗寨里来了个“狗不理”书记

发稿时间:2020-10-10 13:4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 左橙 通讯员 陶国芬)“老杨,难搞啊,你看他讲的话我们都很听不懂,还干哪样脱贫攻坚哦!”“你不要急,人家才来还不适应,要慢点来。”刚到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和平镇路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车向楠听着村民和村干部传来的“悄悄话”有点沮丧。

  位于屏边苗族自治县的路乐村,许多村民以苗语为主要语言,来自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的车向楠,面临着听不懂村民讲话的困境。

  然而,通过观察,车向楠明白,“语言难”并不是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路乐村贫困程度深、群众自主脱贫动力不足、产业发展成效不显著等各种因素,才是今后要突破的主要难题,也深知路乐村将是一块“硬骨头”,必须要咬紧牙关才能啃下来。

  脚踩泥土走访,“狗爱咬”陌生书记

  到路乐村后,车向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村入户,了解群众基本情况,用他的话说就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必须要了解实际情况,才能做好帮扶”。上任前两个月,除了做好日常工作,其余的时间都奔走在各个自然村之间,采取“逐户走访,重点标记”的方式,不断加深对这片以苗族为主的土地的了解。

  “我家狗哗啦从家里冲出去,然后就是狗叫声,我出门一看,是个高高的小咪哚(小伙子),连个赶狗棒都没有带,我提起扫把过去帮他赶狗,一问才知道,是我们新来的驻村第一书记,精神着呢。”

  村口的老树下,李大妈正饶有兴致地说着,“过一会儿村小组组长罗小保就来了,带着他挨家挨户地问情况,又看了家里养的、地里种的,大中午了才回去,连饭都没有吃一口,看得出来,很负责任。”

  脱贫路上的“多面手”,当好群众贴心人

  “车书记很惦记我们呢,光是这个星期就来好几回了,感觉他这也行那也会,是我们的贴心人呐,有困难就找车书记。”一个苗族村民拿着车向楠发放的政策手册高兴地说着,她不识字,准备拿回家让读小学的儿子念给她听。路乐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家里年长的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为了让村民了解扶贫政策,车向楠抽出时间就会到村里给村民讲讲,看看哪些人家是符合政策帮扶的,及时申请及时帮扶,避免遗漏。

车向楠走访贫困户。通讯员 陶国芬 供图

  为了让村民按时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车向楠起早贪黑入村宣传,遇到村民不在家,就跑到田里说。然而,几天过去,缴费人数寥寥无几。通过了解发现,是因为很多村民不会手机缴费,或者是银行卡没有和手机绑定,部分老人用的是老年机无法操作,面对一连串的问题,车向楠当机立断,组织村干部、村里对手机熟练的年轻人,统一开展培训,进村帮助村民缴纳保险,做到“不漏一人”。

  一直以来,路乐村人居环境比较差。为改变现状,车向楠不定时地到村民家中对环境卫生进行打分,根据干净整洁度发放积分卡,村民可以拿着积分卡到村委会的爱心超市进行换购物品。“家门口就能买到东西,还不用花钱,我们高兴着呢,现在我家随时都干干净净的,脏乱了我们自己都不习惯了,干活都有力气了。”一个村民拿着积分票在爱心超市里说,他这次兑了一瓶洗洁精和两个“舒肤佳”香皂,他下次的目标是兑换吹风机。

  在群众眼里,车书记就是这样一个“多面手”,总能解决他们的难题,让村子一天天发生变化。村里的袁兴祥因长期患病,妻子残疾,生活艰难。车向楠了解情况后,向上积极争取了电视机等物品,时刻挂念其儿子袁荣武的就业问题,不断帮他查询务工信息,为其提供就业技能培训机会。如今,通过多方面帮扶,袁兴祥一家生活得到了很大改观。

  打出产业“组合拳”,撑起群众“致富伞”

  路乐村海拔相对较高,多年来一直没有产业支撑。农村富不富,关键看产业。车向楠结合村里实际情况,与镇农技站等部门对接,通过试验,因地制宜引进了猕猴桃、李子、美国红桃等品种。

  然而,群众顾虑多,没有积极性成为大难题。“万一种不好或者卖不出去,那我一年的时间、土地都浪费了,还要搭进去化肥、种子的钱,不敢种啊。”村民们都处于观望状态。为打消村民顾虑,提高种植积极性,车向楠经常到村里开会动员,挨家挨户做工作,鼓励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并请专门的农技老师对村民进行种植培训,增加村民种植信心。

  终于,部分村民尝试种植,第一年种植工业辣椒的农户就取得了不错的受益,并且还按所种亩数给予补贴,销售问题也有专门的公司直接收购。见此,村民们纷纷加入产业发展中,截至目前,路乐村已发展红桃、李子、猕猴桃、生姜等产业,“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路乐村收获颇丰,各种产业得到了实质性收益,村民收入增加。

  近日,绿油油的脆皮李又迎来大丰收,正整箱整箱的销往贵阳,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容。路乐村在车向楠的带领下,打出了产业“组合拳”,一颗颗“扶贫树”结出了群众的“致富果”。“感谢车书记,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准备发往贵阳的香脆李。通讯员 陶国芬 供图

  如今,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化,昔日小山村蜕变活力新农村。车向楠依然穿梭在各家各户、田间地头之间,只是不用再请“翻译”,不用再请人“引路”,这个弥勒“小伙”学会了听苗话,也终于从“狗爱咬”书记变成了“狗不理”书记。

责任编辑:左橙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