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要闻 >> 正文

江西高安:青春脚步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发稿时间:2025-08-26 09:5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植保无人机、油茶林下生态鸡、巴夫洛里葡萄园、村口的烘干厂……在江西省高安市东北部的大城镇,一群青年奋斗者的青春脚步,跑出一场乡村振兴加速度的接力赛。

  飞越田野 00后种地用上新农具

  胡帅豪2003年出生于古楼村,今年22岁的他非常喜欢机车,他给记者展示他的几辆酷炫机车以及手机里的行驶视频。

  全副武装的机车手,下一秒戴着防晒帽出现在田野里“种地”,脖子上还耷拉着一条脏兮兮的毛巾。

  “我是玩机车,机车懂吗?速度与激情!种地,狗都不种!”

  “种!种的就是地,还要用高科技来种地。”

  这几年来,胡帅豪和他的伙伴一块种地,乐在其中。

胡帅豪在田间开飞机打药。左橙 摄

  他的伙伴是一架植保无人机。每天,胡帅豪操控它在田间穿梭,完成施肥,打药这些农活。在别人眼里,只是一直重复一个动作,胡帅豪却乐在其中。

  要知道,以前的人工作业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药量不均的问题。而无人机按预设路线精准作业,既节省农资,又能让作物长得更均匀。

  “看着它飞过留下的痕迹,想象秋收的景象,颇有成就感。”胡帅豪告诉记者。

  “创业路上不轻松”,胡帅豪回忆,这几年遇到过突然的暴雨,碰过设备故障,但每次帮乡亲们解决难题后,他们的笑容就是最大的认可。

  这就是“00后”胡帅豪,一个用植保无人机为家乡添力的创业者。

  外来第一书记 拉项目鼓起村集体“钱袋子”

  在大城镇金田村,总是能看到一位皮肤黝黑、身形挺拔的年轻干部在走访村民、查看林地。

  他是陈桂林,高安市医疗保障局派驻大城镇金田村第一书记,也是一名退伍军人。

  驻村以后,陈桂林到处去跑、去争取、去对接。天天琢磨着,怎么让咱金田的地里长出“金疙瘩”?

陈桂林在油茶林。左橙 摄

  得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让村集体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

  “看,前面是我们的油茶林项目”,陈桂林介绍,这片油茶林不仅仅聚焦于油茶本身的价值,还引入了专业的土鸡养殖户,开展林下经济,进行二次开发。

  “看,那是我们的光伏发电站”,陈桂林扳起手指算着账:去年,光伏发电站产生收益65115.47元,共分配42600元用于公益性岗位工资发放,带动脱贫户稳定增收。

  宜耕宜旅 退伍村支书带着乡亲们搞种植

  “宜耕宜旅,秀美古楼”,古楼村党支部书记胡文涛告诉记者,这是古楼村的发展口号。

  这名90后的村党支部书记曾在北京服役,从保家卫国的军人,到扎根乡土的村支书,这跨度里藏着的都是对土地和乡亲们的实在感情。

  古楼村,马路对面就是巴夫洛田园综合体项目,依托巴夫洛,在园区发展有葡萄园、莲塘种植、“红美人”橘橙种植等产业发展项目,胡文涛介绍,这些产业项目占地面积500余亩,带动周边村民就业100余人。

胡文涛在莲塘。左橙 摄

  “那里是我们村新引进一项高科技农产品烘干厂”,胡文涛介绍,烘干厂帮助村民解决了农产品愁卖问题,而且烘干厂就建在村口,村民收割完直接送到烘干厂,立马变现,帮助村民解决了就业的同时也让村民不用出远门就可挣到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

  巴夫洛内,村民涉水采莲。陆陆续续开放的映日荷花留下一颗颗饱满的莲蓬,成为村民致富增收的小“钱袋子”。采莲人手指翻飞间,莲子应声而落,一派繁忙景象。

  站在荷塘边远眺,青山绿水间涌动着一股强劲的乡村振兴力量,而这份力量正由每一位年轻而有干劲的奋斗者用辛勤和汗水浇灌而成。(记者 蒋宇骏 通讯员 左橙)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