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10月份,我参加了当年的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并顺利通过,进入选调生队伍。现服务于长春市农安县伏龙泉镇顺山村,任书记助理。到村报道时间是2017年2月14日,没错,是情人节当天。
这一年多的时间,战战兢兢,举步维艰,“村官”这个官,可是真难当!领导常跟我说“小梁,你别着急,乡镇工作是磨出来的不是催出来的,慢慢来就好了”可是我这急脾气哪经得起这个,不落人后的性格让我在工作中真是急出了一茬又一茬的火泡。我迷茫我无助,我空有一腔热血却不知何去何从……某天正在工作的我,接到了一个培训通知,目的地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兴十四村”,我犹豫了一下,一天挨一天的努力,好不容易熟悉了工作,这一走一个星期,手上的活岂不是就落下了。请示单位领导,领导说“工作的事可以找人替你,学习的机会十分珍贵,一定不能错过。”
匆忙提着箱子,高铁转大巴,几个小时,我们就从吉林来到了黑龙江,来到了兴十四。周到细致的生活服务,指导性强的课程安排,还有兴十四的花,兴十四的树,兴十四的纯朴的民风,和从荒野中走出来的富裕之路,都深深的打动了我们。
一个星期的学习转瞬即逝,兴十四拓荒者老书记付华廷哽咽的声音还在耳边,兴十四第一位大学生村官王淑媛姐家小宝宝可爱的模样还清晰的在脑海里;三农问题怎么解决、党务工作如何入手、创新创业我们能做什么……紧锣密布的课程安排更是让我们收获颇丰;还有小组讨论上哥哥姐姐们真诚恳切的工作指导、联欢晚会上丰富精彩的文艺演出……在兴十四的学习时光,是充实有用的,更是快乐珍贵的。
回来后我不断反思,是什么让兴十四这个不依山不傍水还净是沙子石子的土地上,长出了工厂,长出了楼房,长出了青山绿树水?我想,是一种精神吧,一种不怕苦、不畏难、认死理的精神。田野里是泥泞的,在田野里走出来的致富之路不是踏步,而是跋涉啊。兴十四的人,散发着一种对泥泞的热爱,也许是出于这种热爱,他们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开辟出了新天地。兴十四的村民,代表了一群敢想敢做的新农民,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农业劳作模式,脚踏实地干事的同时,没有忘记握紧时代发展的脉搏,没有放弃寻找市场经济里农业进步的新思路,用行动向我们阐释了“与时俱进”的含义。我想这种精神,不论是放在龙江的土地上,还是放在吉林的田野里,不论是长在王姐的身上,还是种在你我的心中,都会一样的发芽、结果。
祖国农村这片土地上,其实从来不缺少热爱泥泞的人,不仅有兴十四的父老乡亲,还有返乡创业的当地青年;不仅有坚守在乡村学校的教师,还有投身乡村建设和发展的公益人;不仅有千百年来埋首大地的劳动者们,还有像我们一样一批又一批走向农村,服务基层的新青年。老书记说,我是老农民,你们都是小农民。对,所有的这些人,我们都是农民。我们是把青春留在基层的“追梦者”,脚踏大地,踏踏实实做着看似平凡的工作,但正是这些工作,让我们看到农民生活在一天天变得更好,让我们慢慢明白什么叫真正的理想和情怀。身为大学生村官,我们在祖国的最基层,这是2020年完成脱贫计划的最前线;我们在农民中间,这是祖国建设发展路上的最大阵营。你我强,则民强;民强,则国强。
最后,摘抄一段作家迟子建《泥泞》一诗中的几句: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泥泞诞生了跋涉者,
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
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
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
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
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
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伏龙泉镇顺山村党组织书记助理 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