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原创 >> 正文

减负不应成为基层不作为的挡箭牌

发稿时间:2019-04-19 08:5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基层干部压力大、肩上负担超负荷。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着重从整治文山会海、改变督查考核过多过频、完善问责制度、激励关怀等方面进行部署、落实。但是,基层干部在倍感欣慰的同时也应当摆正心态:减负,并不意味着可以不作为;减负,是为了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基层。

  “炼心”,心坚步牢才能行稳致远。只有不忘初心,才能真正做到扎根基层。“欲事立,须是心立。”中国共产党在漫长的98年风雨兼程中坚强地走了过来,虽然历尽艰难险阻,但依然昂首向前,原因当然离不开正确的思想引领,思想建党始终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首先必须立场端正,信念坚定,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我们必须牢记“为了谁、依靠谁”等基本问题。四川省攀湾村村干部王孝明,一生勤勉为民,舍己为人,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有的只是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他用真情和生命守护着家乡父老,用点滴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基层干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领航人”,必须凝心聚魂壮筋骨,牢记服务基层的使命,立志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

  “练勤”,未雨绸缪才能掌握主动。李克强总理在广西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调研时强调:“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要从过去坐等审批转向主动加强为基层服务。”基层干部要转变思想观念,变“慵懒散”为“勤学、慎思、善问”,深入基层,多听、多看、多问,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未雨绸缪”。基层是党的各项大政方针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是与群众关系最为密切的公职人员,基层干部必须吃透、理清各项政策从而准确传达,切忌断章取义、好逸恶劳。在基层,不能吃苦、不敢吃苦、吃不了苦是无法真正走进老百姓心坎儿的。青年时期的习近平,15岁到梁家河插队,22岁去高校追求梦想,这7年间,习近平走遍了梁家河的每一寸土地,他熟悉梁家河的每一位村民。开荒、种地、铡草、拉煤、打坝,青年习近平力所能及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变被动为主动,为了村民们积极地向生活讨要一条生路。他,不光手勤、嘴勤、腿勤、眼勤,而且真正做到了“勤动脑”,寻出路。

  “练功”,练强业务才能撑得起来。在多数基层干部心里,开展基层工作最苦闷的莫过于“难融入”,干事创业的热情经常会被现实和村民泼凉水。而要想融入,前提是对村民、村情足够了解并且自身具备过硬本领,改变村民们对基层干部“中看不中用”的偏见,让老百姓真正愿意相信、接受基层干部。干部们要拿出“绣花”功夫,做实、做细、做成功每一件群众的期盼之事,要怀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在老百姓看来,事情办得好不好,他们心中有杆秤。基层干部要练就“真功夫”,把群众满不满意当做衡量标准,多站在群众的立场进行思考,多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务实、高效地为民解忧、为民分担。如此,不管是督查还是考核,基层干部都可以挺直腰杆去面对,不用再怕这个群众不满意、那项工作不过关。

  在其位,谋其政。基层干部要自觉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当好服务者,让“服务”成为每一名基层干部的“杀手锏”,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切实把基层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大学生村官 高彩红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