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原创 >> 正文

外“引”内“激” 破除农村隐忧

发稿时间:2019-05-13 09:02: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在驻村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亲眼目睹了所驻村庄旧貌换新颜:一条条毛石小路变为水泥路或块石路;一段段危险路段打上了坚固的挡墙;一片片人家密集的地带装上了路灯,照亮夜的漆黑……也亲眼目睹了村民的变化,有的抓住脱贫攻坚的契机一步步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有的则迷失在脱贫的道路上,在帮扶“优待”政策的迷雾里找不到方向,渐渐迷失自我,一切“向钱看”、农活“不想干”、公益事业“不愿管”,睡饱晒晒太阳,有困难喊喊帮扶干部,整天优哉游哉,快活似神仙。

  为何部分群众会出现如此“堕落”的变化?其症结在于前期脱贫攻坚工作只重数量不重质量,且对群众缺乏正确的引导。因此,下步工作要在“引导”上下功夫。

  利用农民讲习所,激发群众正能量。在落实好帮扶政策、项目实施等外部激励的同时,注重对群众的思想、素质等提高引导与教育。积极推进农民讲习所建设,采取“帮扶单位+村委会+村组干部+群众”的模式开展讲习活动,讲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讲习内容涉及脱贫攻坚理论政策学习、种养殖经验交流、手工艺技艺讲授、脱贫致富路子设想等,形式包括:单一讲解、图文并茂、实际操作等。讲习人员无地域限制,可在辖区内外自由流动。通过讲习活动使群众明白了解自己所享受的政策,使他们更加知道感恩和珍惜。群众通过“洗洗脑”,消除“等、靠、要”思想。

  借力“爱心超市”,劳动积分换物品,破解公益事业“无人管”难题。各村应结合实际,积极建设“爱心超市”。“爱心超市”不以现金做交易,而是以积分兑换物品。积分来源于群众对公益事业的奉献、家庭人居环境的改善、对家庭建设的贡献、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付出等。兑换物品包括生活日用品、生产用品等。如:洗衣粉、盐、油、扫帚、电饭煲、电磁炉、电视机、锄头、耙子等。通过兑换物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高群众学习与行动的积极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家庭建设和公共事业服务。

  评比先进,赶学比超,破解群众一切“向钱看”难题。推进“美好家庭”评选,使群众旧貌换新颜。与“爱心超市”相结合,将“美好家庭”评选纳入积分考核范围,“美好家庭”评选内容包括:家庭情况、参加集体活动情况、人居环境等方面。被评选为“美好家庭”的农户将获得相应积分,可到“爱心超市”兑换相应物品,并将获得“美好家庭”荣誉牌一块。用物品与荣誉相结合促进农户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与环境卫生整治,使“小家”与“大家”旧貌换新颜。

  夯实基础产业,注重就业培训,破解农活“无人干”难题。在具体工作中巩固好烤烟、玉米、核桃等传统基础产业,积极探索多种销售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引导农户发展养殖业,利用村企养殖合作社,实现养殖——销售一体化,有效避免滞销带来的损失,打消养殖户顾虑;同时依托村级产业,对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实现本地就业,用利益最大化驱使群众主动参与经济活动,提高家庭经济收入。

  通过外部引导+内部激励,促使思想、行动“落后”的群众改变观念意识,积极行动,顺应时代发展,稳扎稳打脱贫致富。

  云南省弥渡县牛街乡马鞍村大学生村官 刘佳艳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