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原创 >> 正文

西藏这个九零后村支书 在基层尽心谋事

发稿时间:2019-07-13 10:1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7月13日北京电(记者 左橙)向巴旦曲,男,藏族,199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昌都市洛隆县孜托镇加日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自2014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扎根于基层一线,踏踏实实做事、务实高效工作,从刚开始的队员、文书到党支部书记,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在发展经济、维护稳定、脱贫攻坚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绩,全村面貌也达到了转变,在他的努力下,孜托镇加日扎村也多次被授予“先进村党支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美丽乡村”、“自治区驻村工作队”等荣誉称号。个人也荣获2015年荣获昌都市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先进驻村工作队队员、2016年荣获昌都市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先进驻村工作队队员、2017年荣获昌都市“四讲四爱”先进个人称号。

  从学校到乡镇,再到基层一线,这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经历,其实反映的是县委、县府畅通选人用人渠道、为新时代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搭建平台的良苦用心。他深深地感受到,在这个时代,只要把握机遇、积极进取,人生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越来越精彩。他坚持一直在最基层工作,铸就了他不计名利,任劳任怨,主动为乡镇党委、政府分忧负重、为民解忧消愁的品质。他在接待办理群众需求时,坚持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声问候相称把椅子让坐、一杯热茶暖心、一腔热情办事。”他常常动情地对大家说:只有沉下身子,了解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心系农村,倾情服务群众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出生在昌都市俄洛镇大山深处一个普通农牧民家庭的向巴旦曲,对群众疾苦深有感触,他深知,改变现有的贫困面貌必须首先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水平。

  “给他人一碗水,自己先得有一桶。”从他走上工作岗位开始,他就很清楚地认识到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的重要性,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层党建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加油”。担任孜托镇加日扎村党支部书记后,他高度重视村党员和普通群众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村夜校的作用,针对不同群体,举办各类法制培训班,亲自上台用朴实、易懂的家乡话来授课,并组织村党员干部参观学习、增长见识。他始终坚持“为政之道、务于多闻”,任职半年就走遍了全村的山山沟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每次下村调研回来立即组织班子成员研究分析村情、民情,提思路、想办法,确保每项决定都有的放矢、每项工作都走在全镇前列,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基层的工作从来都是千头万绪、一件接着一件。高强度的工作使这位书记积劳成疾患上了“胃溃疡”,不得不将做手术,可手术后不到一个月,他又出现在工作岗位上。镇里的干部都说“向巴书记是个工作狂”,村里的群众竖着大拇指说:“向巴书记厉害,这样的书记我们实话没见过。”

  贡秋江村,男,孜托镇加日扎村村民,就读于昌都市第二高级中学,家中只有年迈的两位老人,经济来源微薄、学生生活困难,在得知情况后,向巴旦曲积极联系网上爱心人士申请补助,答应每年为该学生其解决2000元补助金。解决了该家庭的燃眉之急。

  邓增洛桑,男,孜托镇加日扎村村民,就读于洛隆县初级中学,学习一直都在全部第一名,是孜托镇加日扎村困难户之一,向巴旦曲积极联系爱心人士申请补助,答应每年为该学生其解决2000元补助金,并同时邀请邓增洛桑到河南上学直到大学毕业为止,期间的费用都答应爱心人士提供。深受群众的一致好评。

  恪尽职守,忠诚履职,把青春献给事业

  “我是村民的勤务员,村民的事情记在本子上,就是放在我的心上”。向巴旦曲经常与村“两委”干部入户走访,收集民情、倾听民声,哪怕是针头线脑小事,都一一记录民情日记本上。

  2018年在每周三反映日,村民找到向巴旦曲,“书记,我们村的49座温室大棚薄膜有些破的破、有些被风吹的里面我们种的蔬菜没有啥保障,你想办法给大家解决一下,向巴旦曲协调县农牧局、县妇联解决了3万元的更换薄膜的费用,后追加3000元整。群众的温室蔬菜也要质量了,买菜的人放心,农牧民更舒心。

  为了让村民反映的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向巴旦曲组织村组干部采取一户一页、分类录入的办法,建立了 “民生诉求、困难群众、稳定工作”三本台账,全村的大事小事、村情民意,一翻都知道。他每周组织召开“民情台账”分析会,对符合工作内容、办理领域和能力范围的民情,由村组干部根据职责和能力进行“领账”“包案”,落实解决措施。对需要交办的,按程序及时移交镇政府,按程序办理。同时,推行挂账销号制度,对严格按照办理时限要求办结的销号处理;对进度缓慢或超出办理时限的,由支部在每周工作例会上通报,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督办,作为村组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村支部有效解决村民反映的环境卫生、困难救助等问题30余件,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村民的每一个心愿,向巴书记都能给我们记在心上,最后还能帮我们把心愿圆了。”村民一谈起向巴旦曲,都交口称赞。

  急难险重勇担当

  “见困难不躲、遇纠纷善解”是向巴旦曲的个性。为让农牧民能够过上舒心的日子,他把全部的身心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村委会工作中。洛隆县县城棚户区改造工程,加日扎自然村18户涉及。“我们就是不让拆,你要咋……”这样的场景经常发生,对农牧民的不理解不配合,向巴旦曲经常带来村两委主动面对,加班加点,不厌其烦到农牧民家中讲政策,讲道理,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有时吃了闭门羹,有时会挨骂。大家为他委屈,他却郑重地说,“要理解,他们也不容易”。看着如今棚户区房屋拔地而起,向巴旦曲只有一句“一切辛苦都值得”。

  以身作则,尽心谋事创业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党员表率作用发挥不明显,就没有看齐的方向。因为有过五年的基层经历,他比别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对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为全村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几乎每天早晨,向巴旦曲都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下班也总是最后一个离开。作为丈夫和父亲,把全部身心扑在工作上,妻子在同一个乡镇工作,可他从来无暇顾及。在妻子和孩子的眼中,单位才是他的家。许多同事、好友都劝她,但她总是笑笑说:“把我放在这个岗位上就是对我的信任,先把手头的这些工作忙完再说。”

  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一系列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久拖未决的重点惠民项目全部得到落实,惠民商业楼等一批惠及群众的项目迅速落地实施。他带头介入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热情接待群众来访,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实现了全村矛盾纠纷不上交、宣传教育无死角。加日扎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县村居的前列。

  产业发展的“先头兵”

  组建加日扎村蔬菜销售示范基地、成立南谷民族手工艺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富民砖瓦厂、修建南川欢乐谷、建立惠民商业楼……选派党支部第一书记向巴旦曲每一项发展产业的措施,都点在了洛隆县孜托镇加日扎村群众的心头上。

  以南谷民族手工艺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向巴旦曲将村里藏刀、金银首饰、银刀、酥油灯等传统手工艺制作力量整合起来,前后争取经费70万元,发展产业,实现年盈利300余万元,群众年分红20万元,户均实现增收750余元。

  让村民们觉得幸福的还有很多。比如,加日扎村里有党群服务中心,村民们享受着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流动党员服务;广场锅庄舞、播放爱国电影等,今年72岁的老支书加永巴登对向巴旦曲的付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感慨道:“这两年,我们村变化可大了,在全昌都都出了名,这都是向巴旦曲带领大家干出来的,真不容易、不简单!”

  在这几年里,他顺利地完成了从一个懵懂少年到国家干部这个角色的转变,并积累了不少的工作经验,也对基层的工作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中,学会了做群众工作的方法,更加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在工作中,他深深的体会到,其实群众要求的并不多,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理解和尊重,要想做好农村工作就必须用自己的一片诚心,赢得百姓的挚朴真心,这就首先要有三颗“心”,一是虚心,必须放下架子,谦和待人,虚心向身边的同志、向群众学习。二是要耐心,群众文化水平、理解能力高低不一,如果没有耐心往往事与愿违。三是要热心,要热心的加强与领导、同事和农牧民群众的沟通,求的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要争取村干部的支持与群众的理解,才有坚强的后盾。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