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原创 >> 正文

瓦恭社区村官与孩子们的“拥抱乡愁·热爱家乡”之旅

发稿时间:2019-08-26 08:4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经过炎炎的七月,迎着八月的阳光,瓦恭社区拥抱乡愁·热爱家乡系列暑期实践活动圆满落幕。这是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瓦恭社区开办的大学生村官睿锐课堂举办的第二个暑期活动。活动历时36天,实行积分制管理,通过自主实践、社会情感课程、知识微电站、亲子活动、手工制作、剧本表演、宣传教育活动等形式多样的15场活动,搭建“1+5+6+X=N ”模式(1个主题+5大主线+6大课程+X种形式=N份成长与乐趣),丰富辖区儿童、青少年暑期生活,使他们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有益、快乐”的假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7月16日——7月23日:第一大主线“对话”

  家乡文化是最鲜活、最朴素、最具生命力与感染力的人文资源,是加强少年儿童“知家乡、爱家乡”的最好教材。按照主线任务计划,瓦恭社区大学生村官肖蕊奉组织学生、家长开展了“了解家乡现状,感受发展变化”自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走访、调查、分析等方法收集家乡——瓦恭社区的基本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家乡(自然景观、自然资源及特产等),全面了解家乡,增强学生对瓦恭社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在瓦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村官向学生们介绍了家乡的山美、水美、人美……并以变化、感受为话题切入,用座谈交流的形式来开展社会情感课程,让学生真切领悟“家乡山水美如画”,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乡的影响。

  23日开展的“书香伴成长,诵读润童心”亲子阅读更是精彩连连。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分享和家长一起阅读的书籍,并在大学生村官的组织下开展亲子诵读,深入讲解了王怀让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张培祥的《卖米》、余光中的《乡愁》、张国启的《“飞地”瓦恭 乡街乡愁——西翥第三个乡街子开市》、白岩松的《长大回家》、厉彦林的《仰望弯腰驼背的娘》、朱自清的《背影》、戴望舒的《寻梦者》等8篇选文。

  让学生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历史责任感,对乡愁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亲子活动形式则拉近了孩子和父母的距离,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促使亲子关系健康发展。同时提升辖区居民阅读和朗读的能力,营造和谐融洽的亲子阅读环境和良好的书香社区氛围。

  7月24日——7月30日:第二大主线“触摸”

  二十四节气,是农历吸收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天文与农耕技术的空前重大成就。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结合农村社区实际情况,守望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社区大学生村官引导学生绘制二十四节气表,按照时间顺序对节气进行梳理。孩子们对节气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兴趣,“好像奶奶有说过,立春的时候,家里要全家总动员,给小春作物施肥、除草。”“立夏小满正栽秧,还有秧奔小满谷奔秋。老师,是不是说我们村稻田养鱼的秧是小满时,要栽?”孩子们充满好奇心,在中华传统文化里、耳濡目染中了解节气与农事的关系,很多孩子还拿起手中画笔,动手绘制了二十四节气手抄报。

  在“巧手创意贴画,触摸传统文化”手工制作活动中,以节气为切入点,围绕民俗传统之“二十四节气”,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述了其来历、名称、先后顺序、含义等,开展趣味手工活动,让孩子在愉快的手工制作中体验、感悟,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扩展书本外的知识,增强文化自信,发挥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让祖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与美德能代代弘扬与传承,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乡愁有进一步的体会。

  同时以手工活动的形式,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运用配备的专属材料包的基本物料和工具,在制作中进行创想,锻炼了色彩、美感、搭配等各种综合动手能力,开拓了孩子们的思维。

  7月31日——8月6日:第三大主线“品味”

  党史教育、经典名著学习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前辈共产党人建树的优良革命传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奋斗。”

  由瓦恭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为大学生村官睿锐课堂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学习革命历史,领略红色文化”的党课,坚定社区少年儿童的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信念,让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建树的优良革命传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奋斗。学习革命历史,绘制革命历史时间表

  同时,在党员志愿者的指导下,“重温经典名著,精心改编剧本”自主实践、“演绎名著作品,感受经典魅力”剧本表演讲解与表演,通过重温我国四大名著及民间传说、学生选择表演片段、组队、合作改编剧本、分组表演、合作制作表演道具等形式,把经典名著搬到学生舞台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增强团结、友爱、合作精神。

  剧本表演集文本、表演、道具、对白等于一身,具有欣赏性、娱乐性、教育性。改编剧本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对经典名著的独到见解、对表现剧本内容的形式的在创造,使表演结果多元化,学习到经典名著中的励志精神,塑造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对乡愁有自己的思考。

  8月7日——8月13日:第四大主线“践行”

  通过资料整理、信息学习、实地调查等形式,社区大学生村官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势在必行”实践活动,走村入户地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瓦恭社区环境现状,每天都会产生哪几类垃圾,分析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度、垃圾房的使用度、乱丢乱扔的情况等,并以“如何提高瓦恭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为话题开展作文写作。让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们身边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明白现在的严峻形势,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

  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绘制环保宣传手抄报、卫生整治、知识竞赛等形式,从如何推行垃圾分类、提高社区环境保护切入,结合瓦恭社区党总支、各小组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到社区各小组,与党员一同开展“党员学生手牵手,绿色家园靠大家”主题活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打扫村组道路卫生,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的意识,感召他人,影响社区,为创建文明城市添砖加瓦。随后的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更是将活动推到了高潮,学生们争先前后地抢答,异口同声地大声说出正确答案,在活动中让青少年更加全面地了解垃圾分类概念,正确区分不同类别的垃圾,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通过此次主线活动,加强了社区党员与社区学生的沟通交流,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小朋友心里竖起一面鲜活的党旗。小朋友纷纷表示对垃圾分类的定义更加清晰明了,承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环境卫生小标兵。本次活动得了广大群众一致好评,不少群众表示社区开展“党员+学生+群众”这样互动性强、可操作性高的活动,让他们印象深刻,学习到了垃圾分类的知识,也深刻地认识到了环境保护需要人人参加,呼吁社区多开展这样有意义的活动,表示大家一定积极参与,为美丽社区做贡献。

  8月14日——8月20日:第五大主线“铭记”

  让乡愁扎根于每个学生幼小的心田中,以节目演出的形式述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且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组织能力等。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精心准备,8月20日的成果汇报演出及颁奖仪式上,怀着喜悦的心情,孩子们用歌声唱出对家乡的深情,用舞蹈跳出心中崇高的理想,用智慧与热情,拥抱乡愁,表达对土地的真情,对劳动的热情,用本次活动践行和弘扬传统文化,展现对乡村振兴的梦想和激情!

  表演形式多样、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有手语表演《我相信》;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江雪》、《歌唱祖国》等;有保护环境亲子演讲、杂技表演、舞蹈、中英文演唱……孩子们还创意地将韩红的歌曲《家乡》进行改编为瓦恭社区版的《家乡》。在表演中场设置的垃圾分类有奖问答,得到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参与,经过前几期的学习,孩子们都非常自信的抢答,并且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度也十分高,回答正确率高达百分之百。

  在愉快地汇报演出后,依据活动积分管理制度,对本次活动积分情况进行了通报、公示。按照积分高低排序,向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的学生颁奖,并且由学生自主挑选心仪的奖品。

  乡愁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留住乡愁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意。这个暑期活动引导了学生研究学习自己的家乡——瓦恭社区,改革开放以来,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他们更加了解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进步,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效开拓少年儿童的视野,学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新知识技能,寓教于乐,丰富假期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服务意识、公民自豪感、责任感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