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早晚都带着凉意的秋天,一件短袖已经不能适用于一整天的温度。我拖着行李箱,踏进单位分配的宿舍,开始了我成为大学生村官的生活。工作第一天,“扶贫”两个字就深深印入我的脑海,也明白它将是我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报道后不久,镇扶贫办开始调整挂钩帮扶对象,我帮扶的贫困户共有7户,我与他们的故事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那天吃完晚饭,带上贫困户基本信息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第一次去看望帮扶对象,了解他们的的所需所求。虽已是秋天,一路上仍有不少“小黑虫”,一路上叮咬出不少“包包”,村干部笑道:“小姑娘,一看就是没有经验,以后就会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了”。绕了几条弯弯的村道,终于来到了第一家,眼前的场景让同是农村的我也不禁在心中发出一声感叹:窄窄的小路没有护栏,路边就是5米高的大沟,几只小鸡在院里歪歪扭扭的走着,时不时拉一坨“粑粑”,让原本狭窄的小院增添一丝萎靡,少一只脚的小木凳子“三脚朝天”的躺在角落里。往里走,终于看到了“主人家”李大爷和他老伴儿,两个正在费力的捆着蔬菜的老人,不对呀,表上显示他家还有一个正值壮年的儿子呢?见到我们来,忙拿出凳子让我们坐,我便开始了第一次与贫困户的交流。原来,儿子虽是正值壮年,却爱好饮酒,也不外出打工,在家无所事事,而日常收入就是靠两个老人种蔬菜买。一番了解下来,心中沉重无比,其他几家的情况稍稍好一些,但也都需要有好的帮扶才能真正摆脱贫困,决心要让他们脱贫致富的种子已在心中悄悄埋下。
但要如何开始呢?凭一己之力当然是不行的,不能忘记党委政府这个坚强的后盾。我把政策熟读了一遍,并把适用于我所挂钩帮扶的贫困户的政策圈画出来,一一向他们诉说,并让他们带着材料到村委会和党委政府,申请相应的帮扶。比如申请到的临时救助、产业补贴、乡村公益岗位……
后来,去走访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以至于已经不能清楚的记得每次走访的过程,与这些“亲戚们”也越来越熟悉。上个月去看李大爷新养的“牛蛙”长得如何,家长里短的聊着,聊到他家栽的百香果生长状况,李大爷说:“好像小陶和我们去看过的”,语气里透露着和自家人聊天的轻松自在。那一刻,流淌在我内心深处的,是满满的感动,感动于他们的信任,感动于与他们越来越深刻的情感。
虽然一个月过去了,我依然为找不到养好“牛蛙”的方法而苦恼,为夏天更加肆虐的“小黑虫”而烦闷。但是,这个夏天,李大爷一家三口已搬离了原来的危险地带,住到了新盖的小楼房,“不成器”的儿子也当上了护林员,尽职尽责的守护着绿水青山;“亲戚们”全部住上了安全稳固的住房,几个青壮年响应政府号召外出务工,家里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他们脸上笑容多了起来,我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小小的村官,大大的天地。年轻的身体虽然只能走在乡村的田间地头,但青春也将因为这一个个白天黑夜的奋斗而绚烂出彩。
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和平镇路乐村大学生村官 陶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