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村官原创 >> 正文

旭日的鲜红 麦田的金黄 是我信仰的颜色

发稿时间:2022-04-15 17:5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青春之歌》是我读的第一本小说,故事中青年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对自由、真理的不懈追求,一直激励着我去寻找生命中信仰的颜色。

  当前,正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期,振兴乡村经济,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伟大民生工程,是各级党组织重大的政治责任。看着身边优秀的同龄党员在基层岗位上挥洒汗水发挥先锋作用,身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的我生逢其时,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申请加入单位派驻沧源佤族自治县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和边疆人民一同为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1年5月12日,我从云南省民政厅来到这个杳霭流玉的地方。刚下飞机,迎接我们的就是磅礴的大雨,漫天雷雨为我们接风洗尘。来之前,老队员告诉我这里风景很美,生活艰苦,让我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翁丁佤寨的茅草房,和一下雨就泥泞的土路。我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泪别家人,和其他9名队员一起来到沧源。下了飞机,沧源的朋友带我们去吃了一顿正宗佤味,还打趣我们,赶紧多吃点肉,以后没有肉吃了。我们心里一凉,没想到条件会那么艰苦。栉风沐雨,终于在太阳下山以前,我们到了各自驻的村。村两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纯朴的民风打消了我们大半的顾虑,让我们有了在这里工作的动力。第二天,我们起来个大早,虽然离正式开展工作还有几天的时间,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早餐过后,民政协理员就带我们到大寨认识路。村里的入户路都是水泥路,家家户户都是两层的楼房,有的还有小院,房前屋后种了花和菜。家家有鸡、有猪,有的家里还养了牛,养了羊,根本就不愁吃穿,更别说没有肉吃了。村里路面干净,水沟无异味,是标准的新农村。我们再也没有了顾虑,先前的忐忑一扫而光。

  我所驻的新华村位于沧源县岩帅镇西南部,和普洱市澜沧县接壤,距离岩帅镇政府23公里,距沧源县城136.6公里,临近中缅边境。新华村自然环境很好,但生活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语言沟通、来往交通、物资采买等存在诸多不便。当地群众常打趣,为什么我们的车牌是云S,是因为它像极了我们的山路十八弯。放眼看青山中隐匿的农村,我想到毛主席曾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密切联系群众。我们走村串户,带领群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法律知识、科学种植养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困难,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实地察看农作物的长势,帮农户采茶、打谷子、掰苞谷,甚至学会了养蜂。组织老年协会开展活动,和老人们学习打歌跳舞,听他们讲当地的历史和故事。

  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做到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亏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从自身做起,对党忠诚,作风正派,严格执行各项纪律。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违反党的原则的言行和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从作息、坐班、入户、集体活动到接受村“两委”以及老百姓的监督,每一项都是严谨认真不打折扣。

  听党话跟党走。村委会最显眼的位置写着“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我问老乡们,为什么对共产党有那么高的认同度,老乡们告诉我,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共产党给的,是共产党解救了他们,给了他们新的希望。新中国成立初期,阿佤山的老支书们就给党中央写过一封信,诚恳地表示阿佤山人民感念党的恩情,愿意跟随党的脚步。身边的朋友曾问我:“你们驻村是干嘛呀?”我说:“我听党话跟党走,到村里去带更多的群众听党话跟党走。”驻村的每一天,我始终牢记入党誓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关心关爱留守老人、儿童、残疾和重病群众,到一家一户核算收入,研判和助力新华村的发展,一件件一桩桩都是我对入党誓言的坚守,在这里,我寻找到了我生命的颜色。

  不负组织期望,我于2021年12月1日正式由预备党员转正成为正式党员。这一刻,我在晨曦中得到新生,我会记住新华村,记住这麦田,我会记住旭日的鲜红,麦田的金黄,那是我信仰的颜色。(云南省民政厅派驻沧源自治县岩帅镇建设村驻村工作队员 杨海青)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