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村官

首页 >> 热点时评 >> 正文

用“放水养鱼”的思维培育乡土人才

发稿时间:2021-11-22 09:4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土人才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发展草根经济的“金种子”,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是发展农业产业、支持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养鱼”需要技术,更需要耐心。各级各部门要用“放水养鱼”的思维培育乡土人才。

  “挖鱼塘”在“引”字上花心思,让乡土人才“汇聚一堂”。新挖鱼塘底泥瘦,保水性差,浮游动植物繁殖量少,产生氧气的能力差。经验丰富的农民通常会在鱼塘建成之后,先清理池塘底部,疏松底土,最后干燥,铺上一层有机肥,这样才能确保鱼肥肉美。同样的乡村要留人,政策更要有诚意。要树立“只要身上有本事,手里有绝活,就是人才”的理念,打破唯学历、职称评定人才的习惯。千方百计开展乡土人才资源挖掘工作。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必须多为有意愿投身乡村振兴的乡土人才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激励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有作为。加大对乡土人才的扶持力度,整合农业、人社、金融、科技等部门资源,在项目支持、金融信贷、科技服务等关键环节给予保障支持,破解乡土人才创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放活水”在“育”字上做文章,让乡土人才“顽石成玉”。放水养鱼,落脚点在“鱼”的成长上,需要促进鱼的成长就要给鱼创造一个好的生存环境,这是用鱼人的明智之举。鱼塘建好后要进行灌水养殖,当鱼塘的水灌到30厘米深时,可以放菜子饼浅水浸沤,使其加速腐烂分解。待水质变肥,再注人新水,最后才能投放鱼苗。要想培养出一批素质高、有一技之长、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乡土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各级各部门要创新培训方式,从“部门端菜”向“人才点菜”转变。比如,结合乡镇技能人才分布情况和培训需求,组织开展电器维修、机械操作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定期组织致富能手,种植大户到种植经验成熟的地区实地学习。当然,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借鉴学习其他农村打造成功的经验,更要结合本地特色资源,挖掘出潜在发展空间,打造独一无二特色的农村特色品牌,培育出一支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让农村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让人才有奔头。

  “投鱼苗”在“用”字上下功夫,让乡土人才“香誉四方”。建鱼塘、放活水是为了养鱼,那么投育苗才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新建鱼塘投放鱼种要以吃食性鱼类为主,肥水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为辅;多养中上层鱼类,少养底层鱼类;新建池塘宜养殖商品成鱼而不宜培育苗种。具体放养的苗种数量应根据水源条件增氧设施配备、鱼种规格大小和养殖技术水平高低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样的乡土人才的“引”与“育”更重要的是实现“用”。相关部门要用客观标准衡量不同类型的乡土人才,科学地将乡土人才放在能发挥专业优势的位置,优先将年纪轻、素质好、懂经济的乡土人才,纳入村级后备人才干部库,推荐优秀乡土人才充实到“两委”班子,让各类人才竞相出彩。要建立健全乡土人才价值考评体系,强化荣誉激励,通过发放证书、授予称号、顾问聘请、典型宣传等多种形式提高乡土人才归属感和荣誉感,让多干者、干成者有激情、有动力、有压力。(云南玉溪红塔区委组织部 杨海燕)

责任编辑:左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