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他从河南夏邑县来到新疆阿克苏,为了谋生,成为一名“拾荒者”。20年时间过去,他从“拾荒者”到“拾书者”再到“诗人”,只有小学文化的他与书结缘,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变化。眼下,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建一个公益图书馆,让更多人共享这一片书海,以此回馈社会。
坐拥藏书 10万册的“拾荒者”张晓理
张晓理在他引以为傲的“红色珍藏馆”里。
面对任何人,张晓理都可以坦言自己曾经是个“拾荒者”,却对“诗人”这个头衔有些犹疑。他说:“我只是爱好者。”
“久饮塔河水,常思故乡人。流年圆旧梦,岁月化香尘。”这是只有小学文化的张晓理,发表于《龟兹诗词》的一首《多浪情》。
让张晓理从“拾荒者”成为“诗人”的,是一本本散发着墨香的书册。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这一辈子,我与书有缘!”
拾荒中与书结下不解之缘
1994年,39岁的张晓理从河南夏邑县来到新疆阿克苏,为了谋生,他成为了一名拾荒者,每天骑着破旧自行车,周转在城市各个角落。一次,在一堆废品中发现有几本完整无缺的图书,他怜惜地将它们捡回了家。因为这个举动,他人生的轨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之后,他开始有意地搜集旧书。在废品收购站,他以每公斤1.5元的价格购买旧书,而当时每公斤废纸的价格是5角钱。由于是论斤购买,没有给他挑三拣四的机会,买回家的旧书有很多是重复的。他既舍不得丢弃,又舍不得再将它们视作废纸卖出,于是思索起另一条出路。
一天,他将重复的旧书拉到市场去卖,因种类多,价格低廉,当天就赚到了50元。而平日里,他一天只能挣到20来元。
既满足了精神需求,又能改善物质需求,这更坚定了张晓理对收藏图书的信心。他四处收罗旧书,再将重复的旧书摆摊卖掉。
这样“以书养书”重复了20年,再回首,他突然发现自己收藏图书竟然已逾10万册,家里除了几间住人的房间,到处都堆满了他的藏书。
他有了一个新的念头:“我要开一个公益图书馆,将这一片书海让更多人共享,以此回馈社会。”
梦想建一个公益图书馆
张晓理个子不高,黑黑瘦瘦,看上去十分精干。当笔者随着他在迷宫样的巷子里走了约10分钟后,他指着一个门口堆放了几个大树根的院子说:“到了。我准备把这几个树根做成桌子、凳子,放在院子里,等图书馆弄好了,来看书的人就有地方坐了。”
走进院子,正对着门的是一个长约8米的长廊,院子里堆了很多杂物,顶上架着遮阳防雨的顶棚。两侧约40平方米的空间内,方方正正地隔出了5个房间。
右侧两个房间满满当当地放着陈旧的书架,他说:“这都是我从废品站收回来的旧书架,不怎么好看,还能用。现在书架和桌椅都缺得太多了,实在不行我就给他们上些漆,先用着,以后有条件了再换新的。”
左侧末尾房间里放着四五个崭新的书架,他指着书架说:“我本来都想买这样的,但是弄这个院子已经花了几万块钱,实在是拿不出钱了。”
其余3个房间,万余册图书散乱地堆放在地上。张晓理拿起一本有明显水渍的书说:“前段时间大雨,这个棚子刚刚搭好,书都堆在里面,也没想到会漏雨,很多书都被淋湿了,光是照顾这些书都用了好些天。”
为了这个初具规模的院落,张晓理卖掉了收藏的2800余本连环画册和所有的老唱片,并将换得的2万多元钱全部投资进去。
“因为党的政策好,社会安宁,百姓安居乐业,我现在才能有吃有住,有这么多宝贝(藏书)。我想要尽快把这里都收拾起来,把书架安好,书籍都分类摆放好,院子里也收拾干净,中间放桌子,周围放凳子,每周开放个一两天,让爱看书的人都能来看自己喜欢的书。”
他笑着强调说:“这里的书我一本都不卖,全都免费看,但不能拿出我的院子。这可都是我的宝贝!当然,要是书友有学习研究的需要,也可以商量借几天。”
图书馆有望近期开门迎客
在张晓理的计划中,院子里的5间房子分别摆放不同类的书籍,供前来阅读者翻阅。
一间房子放儿童读物。张晓理说:“我们这附近很多人都出去打工,留守儿童很多,我这要是能弄起来,开馆的日子就和学校说好,让孩子们来这里看书。”一间放初高中教材和课外读物、试卷模拟等。一间放小说,包括世界名著。一间放言情和武侠类小说,很多网络红火的作品也都包括在内。
最后一间房子,则用来放一些阅读性不强,但很有收藏价值的图书。张晓理说:“这些书我计划用玻璃书柜来放,除非一些文友工作或者创作上有需要翻阅的,就不让其他人碰了,只做展览。”
在张晓理的计划中,公益图书馆近日要开放。书架、桌椅不够,或者可以用旧的翻新来暂代,然而10万册图书的分类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绝非一人一日可以完成。
虽然,张晓理白天仍然去摆摊,但是摊子上书越摆越少,百货却越来越多。张晓理说:“现在买书的人少了,而且我有了开图书馆的念头后,也不舍得再把书卖出去了。最近我忙着弄这个事,百货摊子也很久没摆了。”
截至10月23日,张晓理的公益图书馆已基本收拾完毕,每间屋子的书架上都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图书。张晓理指着5间书屋中间宽约3米的走廊说:“这里我准备放桌子和凳子,大约下个月初图书馆就可以正式开张了。”
胡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