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在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王场村,大学生村官陈墨(左)在曾经住过的板房前向记者讲述他的创业故事。新华网记者 姜春媛摄
如何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干得好?
新华网记者:北京开展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已经开展6年了,北京市采取了哪些措施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干得好?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学生村官处:北京市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人力社保局等13个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统一指导和组织协调全市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各区县和行政村也成立相关领导小组或指派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形成了市、区县、乡镇、行政村“四级”管理体系。
我们按照“不参加培训不上岗、培训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各区县具体实际,对大学生村官分层分类地进行岗前培训、专门业务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各种培训,提高他们的农村工作能力。
六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00余个,培训大学生村官6万余人次,同时,还通过设立热线电话、建立村官“谈心制度”,来搭建与大学生村官之间的互助交流平台。
此外,一个集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专题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正面教育和思想引导为一体的教育培训体系正在形成。比如,一些区县与北京农学院合作,对非农专业大学生村官进行农业知识的系统“回炉”培训。北京市金融局举办大学生村官金融知识培训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后进入金融机构工作打下基础。
在大学生村官服务保障方面,各区县、乡镇和行政村基本都为大学生村官配备了电脑、自行车,安装了电话,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另外还通过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会、工作座谈会、外地参观学习以及各种娱乐活动,促进大学生村官工作交流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大学生村官吸引力受四方面冲击
新华网记者:近两年,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以往全市大学生村官人数都在8000人左右,去年滑坡到不足7000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学生村官处: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市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高校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2011年选聘工作中反应出来的现象尤其明显,经过与有关高校和区县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明显好转,我市的总体就业形式明显向好,分流了大学生村官的岗位吸引力。
二是大批高校毕业生向二三线城市流动,北京等大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下降。
三是大学生村官的岗位性质、工作稳定性、工资待遇等吸引力明显下降,三年合同期满要二次择业、工资福利6年变化不大等客观情况成为大学生村官的普遍困扰。
四是大学生村官选聘注重质量、优中选优,各区县普遍提高学历门槛,削减了专科生选聘计划。
新华网记者:2011年,许多区县都没有完成选聘计划,但是昌平区却完成了,请问昌平区的做法有什么经验值得总结?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学生村官处:从2010年开始,昌平区人社局尝试开展“昌平高校到昌平”的试点工作,提前到高校选聘一批优秀毕业生,安排他们到昌平区的行政村实习三个月,实习期满后,如果双方达成意向,就可以直接留用。去年,昌平区人社局又将这项工作面向全市高校展开,同时在全区建立了55个大学生农村实习见习基地,加强“校区对接”,召开“双选会”实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就是针对性强,直接通过实习来发现人才,更有助于选聘出真正愿意并适合到农村工作的优秀毕业生。
今年,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推广了这个做法。全市共选聘大学生村官2976人,北京市大学生村官人数又重回8000人左右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