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参加了海淀区村官考试的层层选拔,被分配在了唐家岭村。作为一名生长在城市的80后,对于农村的印象还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那样的场景中。但是当我来到唐家岭的时候,眼前的景象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一排排灰白相间的崭新大楼,一条条整洁的绿化带,一片片开满鲜花的公园广场,我惊讶地问,这里真的是农村吗?村民指着不远处的高楼笑着说“对呀,这就是我们的新家,这里已经是高档的住宅小区啦”。
三年前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蚁族聚居地。在这个本地人口只有3000人的五环外的小村庄内,近十年来竟然聚集了将近5万外来流动人口。楼层越盖越高,道路越来越窄,地面污水横流,垃圾随处可见,村里犹如混乱的集镇,租住的人口鱼龙混杂。直到2010年初,随着一本名叫《蚁族》的书的出版,让“蚁族”这样一个群体和“唐家岭”这样一个普通的小村庄频繁曝光在媒体的聚光灯下。2010年5月唐家岭村搬迁腾退工作正式启动。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引导下,村民们了解到出租房屋不是长久维持生计的方式,接受了拆迁改造。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的梦想就是为新农村建设浇水施肥,贡献我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如今的唐家岭村已经陆陆续续完成了回迁,在这样的村子里当村官,我能为村民们做点什么呢?我陷入了迷茫。村党支部书记说,“你来了这里,就是我们村学历最高的人了,你是个文化人,就帮我们村发展一下文化事业吧!”
听村民们说,“没拆迁之前我们还有个书屋,闲的时候还能去看看书,总比现在呆在家里看电视强”,我这才知道,因为拆迁改造,村里的益民书屋已经三年没有开放了。当知道还有许多村民爱看书爱学习,我主动找领导申请承担起了益民书屋图书管理员的兼职工作。废弃了三年的书屋蒙着一层厚厚的尘土,等着人们来发掘知识的宝藏。通过几天的打扫,书屋焕然一新,我将过期的刊物整理出来,又给新书贴上标签分好类放上书架,益民书屋又重新成为了书香四溢的图书馆。村民得知益民书屋重新开放,来找我借书的人多了起来,“有没有老年保健的书?我给我妈找一本儿学学”、“我想看最近的畅销书,你给推荐一本儿吧”。
我所学的专业是现当代文学,我读过很多书,国学经典,四大名著还有各式各样的小说,书对于我来说就像名师益友,每每在人生的道路上陪伴我度过一段段挫折和难忘的时刻。自从开放了益民书屋,我仿佛又回到了在学校里与书相伴的日子,而今我把书籍介绍给爱看书的村民们,就好像在向他们介绍我的朋友,让他们认识书籍,从书中找到乐趣,获得知识的充盈。
以前我觉得作为一名研究生,我带着梦想来到农村,希望能在这样一片广大的天地中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我要自主创业,我要带领村民们致富,现在我发现村民们需要的是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为他们服务。看到老百姓捧着手里的书认真的阅读,看到“益民书屋”真正发挥了它的益民作用,我想新农村建设不正是从这一点一滴开始做起,才能让村民们真正过上城里人的日子。而我,也在建设唐家岭新城的过程中看到了我自己的价值,见证了梦想实现的过程。
在基层工作的道路上,是书给了我梦想,给了我勇气,让我踏踏实实留在农村,建设新农村。有一首歌的歌词这样写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家的大梦联系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小梦,每一个个人的小梦又聚积成一个国家的大梦。在书香的引领下,我会和唐家岭人一起努力,用我们勤劳的双手打造唐家岭新城;用我们满腔的激情抒发对新生活的向往;聆听着朗朗读书声,在唐家岭放飞我的读书梦、村官梦、中国梦!
海淀区西北旺镇大学生村官 谭晓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