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村官同仁们共勉
打小到大,在旁人眼中,我是个勤快认真懂事的孩子。学生时代,不要父母催促着做作业,自己会合理安排时间,认认真真地做完每道作业题。即使在大学这样松散的学习环境里,都能不被他人言行的影响,坚定执着的上好专业课。课堂上,用心记笔记,课后,在阅览室安静地复习,每学年都用奖学金来抵足学费。而在村官这一年里,面对村官客观条件的局限,没有怨言,没有荒废,是勤奋、认真、用心地做好手头的每项工作,积累工作经验。自认为,我也许并不聪慧能干,但至少是个勤于动手、善于学习的一个年轻人。然而,最近接触的一位领导兼长辈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
她是我办公室的股长,是一位做事极其认真、细致、耐心的一位领导。对于初任上岗的我,她总是用心地一句句讲解业务知识,一步步耐心地教我处理相关业务。这天,她叫我把2013年新录用的事业单位人员的学籍档案整理出来,并且标记清楚哪些人的档案没在。同时,要求我按照《2013年新录用事业单位进入体检人员名单》文件的顺序,在每袋档案上标清序号,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按文件上名单的顺序标号,需要一个个地对照人员名单,我嫌麻烦,于是,便按自认为更省事的方式进行整理,即档案袋上标了序号再在文件的相应名字前标上同一序号。第二天,我们打开每个档案袋,核实每个新录用人员的档案资料,不齐全的要电话通知本人补齐,领导见我没按她的方式标明序号,她只得耐心地一个个比照,重新标清。目睹此景,觉着两个方式大同小异,为何要这般辛苦。于是,我不解地问:“啊姐,我之前标过了,不用再······”。“嗯,你标过了,只是这样标方便查找,只要对着文件名单的顺序就能一目了然。”她冷静地答到。“都差不多嘛,我那个按着同一序号前后找找就行啊”我在心里犯嘀咕,却也没有说出来,这倒不是怕领导,只是觉得领导自然有她的道理。70个事业人员近有20多个不是就业登记证没有就是高中学籍档案不在,这就需要我一个个打电话通知,再把他们补来的材料一个个装进相对应的档案袋里。这时候,我发现,之前我标的那个序号表因为前后顺序混乱,每打电话装材料都要从第一张看到最后一张,看不仔细,就得反复查找,着实不方便。而领导做的表格,则看看文件名单上的序号再对应到档案袋上就能一目了然。此时,心里不禁对领导做事细致认真的态度肃然起敬,也对自己这种“差不多”的心态羞愧难当。
这让我不禁想起胡适先生笔下的一篇杂文,叫《差不多先生传》。文中这位“差不多先生”的特点就在于做事只求差不多就行,杜绝任何的认真、细致、精准。他最常说的话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作为店铺里的一名伙计,“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生气骂他,他总是笑嘻嘻地赔礼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他病重,一时寻不着给人看病的汪医生,就把给牛打针的王大夫请来给自己治病,他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这位牛大夫于是就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差不多先生一命呜呼。
可见,“差不多” “还可以”、“过得去”等错误观念是一种做事不肯认真、推诿塞责、消极麻木的心态;是我们做事力求仔细、认真、细致、精准的挡箭牌。“准确是最好的防御”,作为初任上岗的新人,我本更应该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却如此敷衍了事,经此一事,当头一棒,警醒自己。
云南兰坪人社局 和进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