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铵地表浅施和随水撒施。碳酸氢铵地表浅施不仅肥料利用率低,而且气温高时氨气大量逸出,会熏伤作物茎叶,做追肥应开沟深施并严密覆土。
尿素地表浇施和施后马上浇水。尿素是酰胺态氮肥,含氮较高,施入土壤后除少量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外,大部分须经微生物分泌脲酶的作用,转化成铵态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尿素地表浇施,在其转化过程中会引起氨的挥发损失,若追肥量大,挥发出的氨气还会熏伤作物茎叶。追肥后立即浇水,易使土壤中以分子态溶于土壤溶液里的尿素随水流失。所以,尿素作追肥应开沟条施或穴施,施肥深度为7~10厘米,然后覆土盖严,并要注意追肥均匀,追肥后夏季2-3天,春秋季6-8天以后再浇水。
磷酸二铵随水撒施。不仅其中的氮素易挥发损失,而且其中的磷素只能停留在地表,根本不能随水流至根系密集处。因此,磷酸二铵提倡做基肥施用,如做追肥,则应早施,开沟深度为10厘米左右,并覆土。
施用含氯化肥不科学。有些排水不良和干旱地区长期施用含氯化肥,由于氯离子不能随水淋失,从而在土壤中富积,提高了土壤溶液浓度,致使土壤板结。所以,无灌溉条件的旱地、排水不良的盐碱地和高温干旱季节以及缺水少雨地区最好不用或少用含氯化肥。另外,在种植烟草、茶叶、柑橘、葡萄、西瓜、马铃薯等忌氯作物时,一般不施含氯化肥或严格控制其施用量。含氯化肥可作基肥或追肥,但不宜作种肥。
在同一块地上连年大量施用磷肥。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施用后溶解慢,肥效迟缓,当季作物往往只能利用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后效则可持续多年,而且大量施用磷肥时,土壤中的铁、锰、锌等易与磷酸根作用形成各种磷酸盐沉淀,失去其有效性。农民每年在同一块地上大量施用磷肥,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易使作物造成缺素症而影响产量。
过磷酸钙直接拌种。过磷酸钙中含有3.5%-5%的游离酸,腐蚀性很强,用它拌种,尤其是拌后长时间放置,容易对种子造成腐蚀,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将其作追肥应开沟深施。作种肥时应施在种子的下方或旁侧5~6厘米处,用土把肥料与种子隔开。
撒施或面施磷肥。磷素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将磷肥撒施或面施,就使磷素停留于表面,不能到达土壤深层,作物根系无法吸收,磷肥的肥效很低。磷肥一般作基肥施用,并较集中地施于播种沟或窝内,最好与有机渣肥混合堆沤一段时间后再施用。
钙镁磷肥作追肥。钙镁磷肥在水中不易溶解,肥效缓慢,作追肥特别是在农作物生长的中期以后追肥,其利用率较低,效果也差。钙镁磷肥一般宜作基肥与有机肥混施,作拌种肥效果也好。若用钙镁磷肥作追肥,应与有机肥料混合堆沤一定时间。
锌肥与磷肥混合施用。由于锌、磷之间存在严重的拮抗作用,如将硫酸锌与过磷酸钙混合施用,在很大程度上可抑制硫酸锌的肥效,使其有效性下降。正确施用方法是:锌肥与磷肥应分开施,磷肥作基肥、锌肥作苗肥,或锌肥作基肥、磷肥作苗肥,这样能提高磷、锌肥的肥效。
用凉水溶解硼砂喷施。由于硼砂溶解在凉水中以后,很快会出现“再结晶”,致使硼砂溶液析出,失去肥效。正确施用方法:先将硼肥放入热水瓶中,加开水溶解,盖紧瓶塞带至田间,再兑凉水至所需的浓度,效果会大大提高。
大棚或温室内施用氨水和碳铵。大棚生态环境处在高温和封闭状态下,这两种肥料在高温密闭条件下容易挥发而熏伤植株,影响正常生长。
一次过多施用高浓度肥料。不论是何种肥料,若一次施用量过大,就会使作物根系出现“倒吸”现象,致使根部受到伤害。
将过量氮素化肥施于豆科类作物。豆料类作物根部均附生根瘤菌,如若氮肥施用量过多,会直接影响根瘤菌的固氮活性能力。
微肥当家。锌、钼、硼、稀土等微肥对作物“缺素症”有很好的效果、但切忌“微肥当家”,造成作物营养不良而生长发育受阻。
长期施用硫酸铵。硫酸铵属生理酸性化肥,若在地里长期施用,会增加土壤酸性,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板结而降低理化性能,不利于培肥地力。作者: 陈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