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县合作社助力贫困户发展红泡椒产业

http://www.youth.cn 2018-12-10 11:00:00 中国青年网

  五河县合作社助力贫困户发展红泡椒产业

  ——五河县群力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案例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只有产业发展起来,带动贫困群众“输血”变为“造血”,才能实现持续增收,彻底拔掉穷根。五河县朱顶镇群力蔬菜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位于五河朱顶镇陈台村的群力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3月,以红泡椒种植为主,同时经营蔬菜基地设施建设和种植技术服务及红泡椒深加工。目前合作社核心成员186人,流转土地近2000亩,总投资已超过6000万元,已建成基础设施完备的1800亩设施蔬菜核心生产区、7000㎡育苗区、500㎡生产管理区、500㎡田头预冷设施、550㎡农资仓库、3000㎡交易区和2.5万㎡多功能温室大棚,年销售12000吨,实现产值4800万元。

  合作社完成了主要产品的无公害产品认定和产地认证,并注册了“菜圃”商标。2014年顺利通过安徽省“蔬菜标准园”的创建、被认定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安徽科技学院“产学研”教学基地,2015年蚌埠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选好领路人,明发展方向

  陈台村党支部书记陈建既是群力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基层党组织扶贫体系构架,把党组织搭建成脱贫致富的“桥头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合作社自有土地进行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向社员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和技术指导,产品由专业合作社按市场价格收购销售,有效地带动周边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合作社现有党员7名,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2012年成立了中共五河县群力蔬菜合作社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产业增效扶贫助困。

  巧用“五统一”模式, 积极推进产业发展

  合作社采用“五统一”模式推进: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种苗供应、统一种植管理、统一包装销售。实行民主管理、自我经营、盈余返还、社员享受平等权利、全部财产归社员所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发展品牌效应、追求最大经济效益。

  多模式带动,积极促进贫困户增收

  “合作社+土地流转+贫困户”模式,发挥技术、资金、管理和市场开拓等优势,将土地适度流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蔬菜大棚,共流转土地近2000亩,涉及农户556户,其中陈台村50户贫困户,每亩每年土地流转费用750元,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稳定的流转收入。

  “合作社+贫困户+承包经营”模式,合作社与村“两委”积极引导贫困户租赁大棚,并从贫困户每季度生产的产品中按市场价格折算抵作大棚租金,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投入难题。目前合作社中有5户贫困户承包种植,共计承包大棚50个,每户年均收益达13万元以上,每个大棚年收益1.3万元,共计65万元。

  “合作社+贫困户+技能培训+就业”模式,优先安排贫困户到合作社就业,进行统一技术培训,让已流转土地的贫困户进社务工增加收入。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务工合同,保障其获得稳定收入,现有长期务工贫困户5人,月工资2000余元;临时务工贫困户80余人,日工资60元。

  “合作社+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模式,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方式获得资金参股合作社,获得股份分红。合作社吸纳本地贫困户22户,每户每年可获得股份分红,年增收达3500元以上,同时参股的贫困户均通过务工带动、技术带动、市场带动、土地流转等方式参与企业生产经营。

  近年来,五河县群力蔬菜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在技术、市场、品牌、服务和销售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鼓励农民发展特色辣椒种植,并结合市场需求,推行“订单种植”模式,开辟出了一条农民创收新路径。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特色辣椒种植面积近20000亩,年产值达480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户556户,通过订单、股份、劳务、服务、租赁等5种方式与贫困户建立基本利益联结关系,带动8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编辑:杨维琼 来源:中国青年网

科学家240 172.png

青网首页 青年创新创业.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