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伟林
近日,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黑龙江调研组调研时看到广大粮农正在扎扎实实备春耕,生产热情高涨,满怀丰收希望,同时,也企盼着国家对粮食生产能出台更加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调研组在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海伦市就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政策进行了专题调研。市镇村各级干部、农民群众和企业负责人对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政策一致认可,希望在4月中旬春播前公布目标价格和具体方案。
海伦市是黑龙江最重要的大豆产地,2008年全市大豆种植面积305万亩,去年下降到120万亩,年均减少17%,预计今年比上年减少20万亩以上,将跌破100万亩。海北镇豆农李春明对调研组的同志说,这几年大豆产量不高,价格也不行,他家的地原先都种大豆,现在都改种玉米了。针对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的现状,加工企业负责人聂孝军说,国家有必要明确国产大豆的战略定位,与进口大豆细分市场、错位竞争,按照国内食品用豆需求量确定国产大豆保有面积。
农业部门和乡村的有关同志认为,国家出台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目标应该是扶持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一个合理水平,既不能任由大豆面积继续减少,也不能让其无限扩大。他们认为维持适当面积的国产大豆有三个好处,一是防止国外大豆完全垄断我国大豆市场,彻底丧失我国大豆定价权;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行轮作;三是有利于增加豆农的收入。
农民向调研组反映,希望通过补贴使大豆亩均纯收益接近玉米。各级干部和农民认为,大豆与玉米的竞争性、替代性、可比性强,这些年农民改种玉米主要因玉米的比较效益高,但种大豆比种玉米省工,投入成本也较低,当种大豆的收益接近玉米时,就可以稳定大豆生产面积。绥化市农委提出,从绥化市往年经验来看,大豆与玉米价格比在2.3~2.5∶1就可促进二者轮作,既能稳定大豆面积,又有利于黑土地的保护。海伦市农业局提出,如采取规模经营,推广大垄栽培等新技术,当地大豆单产可提高10%以上,建议在发放补贴时应按种植面积补贴到户,同时,考虑向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
海伦市农业局和当地大豆加工企业的负责人都建议,完善配套政策,保障大豆产业稳定发展。他们希望加大转基因法律法规的监督执法力度,强化转基因标识管理,严格控制进口转基因大豆用途。在按粮食产量发放产粮大县财政奖励时,应将大豆按比例折粮,提高大豆主产县政府积极性,同时加强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建设,在良种繁育、新技术推广、高标准粮田建设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政府要加强监测预警,搞好信息发布和市场调控,引导企业合理安排库存和进口量,防止大豆市场价格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