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5日,结束了18年的求学生涯,我来到海淀区苏家坨镇任台头村党支部书记,开始了“村官”第一天。
在我的印象中,农村民风纯厚,但环境脏乱、经济文化水平落后。但过了不久,我发现时移世易,过去的标尺已经不合时宜了。村子面积不大,几年前刚修了路、装了太阳能路灯和监控,道路四通八达、村容整洁;在国家惠农政策的帮扶下,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村民纷纷寻求致富之路:种植大棚、经营采摘园、出租房屋、跑出租,还有的在村头南商房摆摊做点小生意,不少人勤劳致富;父母很重视子女的培养教育,为孩子请家教、报补习班,督促孩子学习上进;村委会不定期的举办讲座、培训,为村民普及诸如心理健康、果树修剪等方面的知识;空气质量比市里好很多,白天天空湛蓝,晚上繁星点点。到了春天,花团锦簇、绿树婆娑,一派田园美景。
尽管如此,作为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初来这里还是有诸多不适应。农村生活经历欠缺、专业不对口、生活节奏突然放缓,使我一时无所适从,琐碎的村务、枯燥单调的档案整理工作让我有段时间产生了抵触情绪。时间久了,参与的事情多了,我慢慢积累经验、总结出一套工作方法,做事也就顺手多了。
在一年的村官生活中,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展现在我面前,改变了我以前的很多想法。我慢慢调整自己的思维,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在档案整理工作方面,我主要参与了劳龄登记、股权转让登记档案和党建档案整理。此类工作琐碎繁重,要求耐心和细致,虽然辛苦,但有所值:首先,通过制作档案目录、复印身份证、询问相关情况,我基本上弄清楚村里有多少户、每户人数以及亲属关系,对以后协助村务管理有很大帮助。其次,党建档案涵盖范围广,需要很多支撑材料,在建档过程中会出现资料未留存导致活动资料不完善的情况,这些教训为以后工作提供了借鉴。第三,五月份我被借调到镇宣传部,协助海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建档工作,因之前做过类似工作,虽然要撰写和整理的材料不少,也能顺利完成。
在素质拓展方面,苏家坨镇相关部门先后组织了村官入职培训、主持人培训、爬山、网格化培训、合唱、朗诵、鸟巢观赛等活动,开辟了羽毛球室,村里有远程化教育、田间学校等,这些活动对我们提升气质、强健体魄、开拓视野大有裨益,也使我们对农村的日常生产生活、村民精神文化诉求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此外,在全面了解全镇各村果树种植、销售情况的基础上,围绕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建设主线以及“园区带动,大西山旅游拉动,现代都市农业互动”的发展战略,我们组成了苏家坨镇村官创业团队,展示售卖苏家坨镇特色乳酸菌农产品,推广苏家坨镇旅游资源,为苏家坨地区经济发展尽一份力,也为实现我们的创业梦想而努力。
在与台头村两委干部的相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农村基层干部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看到了他们雷厉风行的工作方式。书记、主任根据村里的具体情况,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引导、鼓励村民勤劳致富。多年来,台头村经济状况大为改观:商铺林立;饭馆和采摘园经营得有声有色;依托凤凰岭山脚的地理优势,很多村民通过跑出租也赚了钱。几个女委员也爽朗泼辣:带头搬运农药等重物;酷日下驱车绕村解决事宜丝毫不显疲态;对待蛮不讲理的村民也极有耐心,一直解释到他们满意为止,一点也不摆架子。他们忙时都顾不上回家。去年党建迎检的时候,分管党务的委员带着我们加班加点,细化工作,力求规范、完善;负责财务的委员经常加班,还要抽时间照顾家里生病的母亲,十分辛苦,但她每天都乐呵呵的,仿佛工作是一种乐趣。在村两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台头村发展势头良好,获得“首都文明村”等称号。两委班子成员在2012年11月举行的党支部换届选举和今年5月举行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都高票连任,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可见,只有实实在在为人民谋福利、办实事、讲奉献,才能得到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苏家坨镇位于海淀区西北,海淀区中关村科技优势为打造北部生态科技新区提供有力支持,苏家坨镇依托自身优势快速发展又能促进海淀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学生村官在其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自2005年起,大学生“村官”计划已经启动了八年,为农村输送了大量高校毕业生。一方面,大学生思维活跃,带来了先进知识和科学手段,辅助村务管理,提高了农村的办公效率。另一方面,刚毕业的大学生书卷气浓、心浮气躁,在基层实践锻炼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这对以后的发展不无裨益。闪亮的青春,不悔的选择,广阔农村大有作为,且行且珍惜。
海淀区苏家坨镇大学生村官 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