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一些贫困地区,山美水美,生态环境良好,乡村旅游不仅能够留住乡愁,还能拔掉穷根,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据了解,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乡村旅游已经成为贫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最可持续的支柱产业。今年五一小长假时间的调整,无疑对乡村旅游和消费来说是一大利好。今年各地乡村旅游都呈现出哪些新特点和新亮点?如何能切实有效的通过乡村旅游的带动,助力贫困人口脱贫呢?
春光和煦,气候宜人,很多游客都希望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外出旅游、探亲、休闲。在山东省德州市临盘街道的前杨村,新建设的七彩滑道在这个五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七种不同的色彩,从山顶延续到山底,从七彩斑斓的滑道上飞流直下呼啸而来,惊险、刺激又好玩。在村里的乡村记忆馆和花海栈道上,游客们不仅可以看到原来的农具、书本等老物件,还能徜徉在漫漫花海中,感受美丽乡村的优美画卷。
游客:平时工作挺忙,五一假期听说这边有个网红村,挺感兴趣,就过来看看。
前杨村本是省级贫困村,但是近几年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游产业,这里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游客:来这个网红村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风光,自己放松了很多,也看到新农村的变化。
前杨村只是全国乡村旅游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一系列旅游扶贫政策相继出台,不少贫困地区的乡村游、生态游持续升温。黑龙江省桦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这个五一小长假,为了吸引游客,当地举办了音乐会、产品展和美食节,来自泰国的留学生张集盛表示首次来黑龙江乡村旅游,感觉十分热闹:
张集盛:我们是来自泰国的留学生,放假了来这里玩,音乐会很好玩,美食节上的食物也很好吃,今天我们十分开心。
桦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伟表示,目前,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桦南县新兴产业,游客通过采摘游、美食游等乡村游的形式,不仅能带动旅游产业的红火,更能拉动农副产品的销售,让农民增收:
张伟:初步统计,每天的销售额能达到13万元,在五一小长假期间,通过订购再加上微信线上预购,能实现农副产品销售额600多万元。
桦南县龙兴生态园负责人于化超:游客的数量和往年相比翻了三四番。
不少深度贫困地区都有山大沟深耕地少的劣势和绿水青山特产多的优势。康县是甘肃58个特困片区县之一,但酒香不怕巷子深,当地举办了“邂逅中国最美乡村,品味舌尖上的乡愁”乡村文化旅游美食节,外来的游客在绿水青山间品尝各种当地美食的同时,还可以观看民俗表演、参与美食评选以及其他系列美食主题活动。康县长坝镇花桥村村民杨明霞告诉记者,她最高兴的是能够以主人的身份全程参与其中。
杨明霞:这个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康县地方小吃,把我们这儿推销出去。
在甘肃省陇南市文旅局局长毛树林看来,康县乡村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节能吸引到大量游客,从而带动当地老百姓土特产品销售,助力脱贫攻坚。
甘肃省陇南市文旅局局长毛树林:乡村旅游节、美食节,主要是富民的节会,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
发展乡村旅游,要充分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尤其要凸显农民的主体地位。甘肃省康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宇星也表示,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参与进来,分享乡村旅游发展红利。
陈宇星:去年全县共接待各方游客250多万人,共实现旅游总收入将近12个亿,随着康县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进程,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康县的知名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乡村旅游扶贫是一项能够让农民实现脱贫、走向致富的利民工程、民心工程。由于缺乏市场意识、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原因,作为资源所有者的当地农民往往不了解市场,不了解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的经济价值,更缺乏经营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李国祥建议,可以联合多个乡村景点,构建乡村旅游度假联盟,与当地旅行社合作,进行宣传、营销。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走出城市,来到乡村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陶冶情操,感受新时代农村的风土人情。李国祥认为,农民要主动迎合消费需求的变化,提高质量和品牌意识,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避免乡村地区旅游发展同质化严重、模式单一、内涵单薄,无法形成特色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的局面。
李国祥:有一些地方曾经农家乐发展的很红火,但没有回头客,为什么呢?因为第二次去还是老一套。要有新花样,有长远打算,树立口碑,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在生态环境、休闲娱乐活动上多动脑筋,让游客在离开的时候还有“遗憾”,想下次再来。(记者 刘璐 冯志远 王妍 德州台 高昌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