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安宇选正准备出门,今天,他计划一个人去村里转转,谁料蓝潇的电话打过来,他便接通,两个人聊了一会。
“听说你被下放到柳树沟村,生活还习惯不?”
“我好着呢!你和孩子还好吗?”
“孩子有我照顾呢!你放心工作。”
“你一个人带孩子,还要经营农场,委屈你了。”
“你好好工作,川区晚上很冷,你盖好被子,照顾好自己。”
“好了,我要去村里,拜拜!”
安宇选挂掉电话,他沿着山路步行朝前任村支书牛二家走去,路上正好遇见牛二开着小轿车离开村子,两人相互打招呼。
“牛支书,这要去哪?”
“今天进城办点事。”
“这么凑巧,改天我亲自登门拜访你。”
“安支书,你太客气了,抽空来家里坐坐,让你婶做几个菜,咱们好好聊聊。”
“那好,你先忙,开慢点。”
安宇选眼望着牛二的车开出村子,他思索了一会,走进附近一户人家,当安宇选走近老人的家时候,心里感觉酸酸的,这家只生活着一位老奶奶,她那花白的头发充分说明了岁月的蹉跎不在满脸的皱纹,而在双眼之间。老奶奶一个人坐在院子晒太阳,她住的是两口窑洞,一个窑洞供自己生活居住,一个窑洞放着两只羔羊。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柳树沟村地处黄土高原甘肃省东部,气候温和。古称北豳,习称陇东。历史悠久,”周道之兴自此始”。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更是绚丽多彩。有着悠久历史的庆阳,他的文化是经过长期积累丰富的,要了解窑洞发展就要追溯到远古农耕时期。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洗礼,窑洞像一位母亲,亲历着朝代变迁,看着她的土地成长,看着农耕文化的开创发展,有着深厚的农耕文化的痕迹,农耕文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她的发展。 早在二十万年前,已经有人类在庆阳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周族重视农业,《汉书·地理志下》有:“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在夏朝在太康失位之时,不窋承袭其父后稷的官位。太康政乱破坏农业生产,不窋遂率领族人来到这里,在此定居,不窋用自己种庄稼的技能,教民稼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诗经。豳风。七月》中描绘的正是一幅当时的农耕图。 周族历经从不窋到鞠陶、公刘三代,发展了农业生产,创造了周的灿烂文化。《甘肃省通志》里有”好稼穑务本业,有先王遗风是他们的功绩,“陶复陶穴以为居”是他们的功绩也为自己提供了保障。原始人所住地穴皆是自然而成,没有阳光,阴暗潮湿、又时常有野兽的危害,对人类生存十分不利,生活没有保障,也因此不利于发展,在不窋执政时,鞠陶负责挖窑洞,所谓“陶复陶穴”就是周人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而挖的两种形式的窑洞,古代窑与陶相同,有了窑洞,人们就不再苦于野兽袭击,安全有了保障,开始定居生活,农业才因此而大力发展,窑洞便是农耕家园。
我们暂不说窑洞,不过安宇选和这位老奶奶聊天的过程中发现了柳树沟好多问题,他从老奶奶口中了解到柳树沟村好多往事,以及村情村况,原来牛支书因为贪污被开除村委会。
《柳树沟的春天》第一节
《柳树沟的春天》第二节
《柳树沟的春天》第三节
《柳树沟的春天》第四节
《柳树沟的春天》第五节
《柳树沟的春天》第六节
《柳树沟的春天》第七节
《柳树沟的春天》第八节
《柳树沟的春天》第九节
《柳树沟的春天》第十节
《柳树沟的春天》第十一节
《柳树沟的春天》第十二节
《柳树沟的春天》第十三节
《柳树沟的春天》第十四节
《柳树沟的春天》第十五节
《柳树沟的春天》第十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