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书写出大文章
——记新绛农民书法家王龙虎
王龙虎书法作品:杜甫《发同谷县》(局部)
他不是收藏家,却在书写历史名人的遗篇,供收藏家或爱好者收藏;他的蝇头小楷得到社会的认可、专家的青睐,写出了大名堂。去年,国学大师、书法家、教育家姚奠中先生百岁诞辰之际,在山西大学的家中举行收徒仪式,接收山西新绛县55岁的农民王龙虎为姚门弟子。
幼年与书法结缘
王龙虎,出生在新绛县稷峰镇小杜村。据说,该村庄因盛唐著名诗人杜甫在此开堂讲学而得名。其父解放前做过私塾先生,算是当地的“文化人”,那时,村里凡有红白喜事、盖房上梁,都要请他写对联、写樑脊。王龙虎从五六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习练字,练就了扎实的书法功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其父作为发起人之一,在村里组建了“杜陵书会”,相邻村庄爱好书法的人都集中到这里,王龙虎也加入了书会,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和父辈们在一起交流书法。
进入90年代,父辈们写下的毛笔字不单单用在村里,还“进了城”——每年春节快要到的时候,王龙虎和父亲便拿着写好的对联到城里去卖。第一年,竟然用卖对联的钱买回了一台二手彩电。当父子俩把彩电抱回家时,村里人羡慕了好一阵子。
“村里人会写毛笔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每到有人写字的时候,尤其是写对联的时候,周围总是围满了人,还时不时地有人叫好,特别热闹。”这是王龙虎儿时最深刻的记忆。
“我外公也写得一手好字,但是那个时代比较贫困,祖父辈的字几乎没有留世。不过他们留下了一代人的精神,激发父亲这一辈人更加努力传承书法。”说起父辈们的书法时,“80后”的王增荣满心都是骄傲。
毛笔书写百味人生
“自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王龙虎为生计,干过木匠、当过裁缝、作过“包工头”……他说:“穷人家孩子早当家,打小看见什么新奇,只要感兴趣,就会拜师傅学手艺。在我的人生中,几乎啥都干过,但我始终没有忘记书法。”
初中毕业,王龙虎因为喜欢唱戏,考过当地的蒲剧团;跟师傅学过裁缝,学会了量体裁衣;后来又喜欢上工艺品和雕刻,拜师傅学了一手好木匠活,做立柜、沙发,做模型、雕刻,样样在行。
24岁那年,他自己带着十几个人从村里出来包揽工程、盖房子,成了一个“包工头”。无论是承揽大工程还是雕梁画柱,他都可以。当时,像他这样年轻的“包工头”不多,乡里乡亲的人都知道他能干,所以愿意跟着他干。
1990年,王龙虎依据县城,搞装潢、做涂料生意,开办了自己的小公司。“这么多年,无论干什么,父亲始终扔不下毛笔,一有空闲就练字。”王龙虎的儿子这样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