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美丽乡村 筑洁净和谐山村
如画卷般的美丽新农村风光。
铜鼓镇青松村改变后的面貌。
美丽的房舍、整洁的人行道、齐备的配套设施……在两坪乡仙桥新村,70多岁的李安忠生活得很愉快,“没想到人老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享受几年清福。”
李安忠原来居住在山上,房子是修建了几十年的危房。今年3月,他搬进了新房。仙桥新村优良的生态环境,合理的空间布局,错落有致的村居,完善的配套服务让他感慨,“比以前的土房子好几十倍了。”
这只是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县城乡建委主任龚道辉称,2013年,我县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建管并重、改危改观”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村容镇貌大改观、巴渝风貌大彰显、人居质量大提升、旅游发展大促进”的目标,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发展线,生态保护线,旅游开发线,生态移民搬迁线,城镇化推进线,基础设施提升线”六线有机结合,高质量完成“村镇规划,农民新村,巴渝新居建设,农民聚集点的改造,农村危旧房改造,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高山生态扶贫移民搬迁,美丽乡村建设流动现场会”七项重点工作,全力推进了巴渝魅力美丽乡村建设。
“今年,全县美丽乡村建设主要突出规划建设、培训指导、资金争取三个重点,充分挖掘乡镇建筑、文化、生态、产业四个特色,推进市级中心镇、建制镇和乡集镇建设。”龚道辉说,在已实施的具有土家建筑风格的红椿乡民族风情一条街,富有特色风貌的官渡镇龙泉街,彰显川东居民风格洋溢当地文化元素的福田镇凌云村,凸显红色文化韵味的龙溪镇等基础上,今年,重点打造了两坪乡的仙桥新村、骡坪镇的江家大院等典型。
据介绍,截至今年6月,全县已完成投资4750万元。开工建设农民新村市级示范点3个、危房改造9000户,完成危房改造4500户(其中D级600户,C级3900户);投资50余万元,为铜鼓镇、龙溪镇、巫峡镇、骡坪镇、两坪乡等地的人口聚集点修建垃圾收集房13个。
龚道辉说,下一步,将紧紧围绕“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目标,贯彻“不搞大拆大建、不套用城市标准、不拘一个建设模式”的村容村貌整治原则,着力构建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并重的“四位一体”发展体系,实施“居住品质优良工程、公共空间优化工程、服务设施完善工程”建设。
此外,在统一规划、统一风貌的前提下,我县还以实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村容整洁的目标。在解决房屋安全的同时,注重农房巴渝民居风貌改善,做到“改危”与“改观”并举。在改造建设的新农村、文明院落,严格按照“一池六改”的要求,以周边环境整治为重点,明确建设一池六改、垃圾清运、道路硬化、美化亮化等措施,连片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
如今,通过2年多的美丽乡村建设,全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洁净和谐的山村逐渐增多,已初步呈现出“住风貌房屋、享洁净环境、赏美丽风光”的新风景,追求幸福、尊严、富足的小康梦想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美丽的田园风光、自然的风土人情、纯朴的乡风民俗,在巫山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再现。
仙桥新村:搬迁下山做生意
两坪乡搬迁户的新生活。
“我是从山上搬迁下来的,现在开了个小家电销售门市,生意还不错。”日前,在两坪乡仙桥村生态搬迁安置点,一位刚从高山上搬迁下来的村民向世银高兴地告诉记者,他这家小家电门市刚开业一个多月,营业收入超过了1万多元。
向世银一家原来住在两坪乡的高山上,自从实施生态扶贫搬迁后,他积极响应号召,在仙桥搬迁安置点建起了新房,同时,还购买了一个40多平米的门市。
“今年3月,从高山搬迁来后,我就与妻子商量开个电器销售门市。”向世银说,他走访了县城很多家电门市,并到农村家庭进行调查了解后发现,随着农村经济条件好转,村民对洗衣机、电饭煲、煤气灶等小家电的需求量很大。
7月,他投入5万多元,与同方电视、格兰仕燃气灶等多家代理商签定了代销协议,经营销售农村实用小家电。
“开张一个多月,就卖了7台洗衣机、2台电视和几台风扇了。”向世银的妻子一边给柜台做清洁,一边接过话头:“才开业,很多人还不知道我们这个门市。”
目前,向世银一家靠着小家电门市的收入生活着。“每月收入2、3000元,比出门打工和在家种地强多了。”他表示,只要小家电在农村的市场不疲软,他就会一直经营下去,并成为全家收入的主要产业。
与他们一样,搬迁户李忠波也开了一个小商品零售部,全家4口人藉此解决生活问题。“搬迁到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方后,如果不想办法做点事,也肯定不能致富。”他介绍道,目前,在仙桥新村,做餐饮、理发、小商品零售、维修等生意的已经有好几家了。
福田松涛苑:搬到新家想孙子
骡坪镇鸳鸯村污水处理循环系统。
“今年搬了新屋,家里有了电视机,过年回来你带着孙子可以多呆几天了……”
日前,记者还没走进黎照木家门,在大门口便听见他正在和儿子通话,言语间流露着欢喜。
今年6月,黎照木搬进了位于福田镇松北村农民新村松涛苑的新家。这个占地面积近100平方米的新房有两层,新房里彩电、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记者进门时,黎照木的妻子正在擦拭新买的家具。
黎照木的老屋距离松涛苑农民新村有两公里远,处在海拔800米的高山上,属于D级危房。屋里地面凹凸不平,屋顶到处开着“天窗”。以前每逢下雨,屋里的床都要被搬来搬去,哪儿淋不到就搬到哪儿。一家人在这老屋里一住就是二十年,“以前三个儿子要读书,全家的经济来源全靠我在山上煤场打工的收入。而且,山上老屋不通路,我们半年都难得下次山,更别提修房子了。”
后来,黎照木的大儿子到福建打工,过年才带着儿子和老婆回来看看他们老俩口,但是小孙子每年都嚷嚷着老家不好玩,要回福建。“今年搬了新家,环境也变好了,小孙子一定喜欢,要是他们能多回来住住就好了。”黎照木乐呵呵地说。
这两年,福田镇计划在松北村建设100户新居,主要解决拆迁户和危房户的住房问题,现已入住26户。
黎照木的新房子由政府补贴2万多元,自己只掏了5万元,“修房子、装修、买家具……儿子打工的积蓄已经足够,根本不用借钱。” (据9月24日《重庆日报》消息)
江家大院: 好环境改变坏习惯
百亩烤烟,郁郁葱葱;田野四周,崭新风貌的农家小屋掩映在绿树花草中。在村里的水泥人行道边,一个面积约100平米的池子建在那里,从三根塑胶管道排出的清澈水源,顺着沟渠灌溉着周边的农田。
村支书江德雄告诉记者,这是该村的污水处理池,日处理污水能力11立方米。村民们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循环利用水源进行农田灌溉。
这里,是骡坪镇鸳鸯村的生态型文明院落之一:江家大院。
江家大院有42户人家,160人。
75岁的村民江丛林说:“我们过去居住在破旧的土房子里,垃圾随意倒,污水到处泼。现在好了,有专门的垃圾倾倒池和污水排放管道。”
今年3月,按照县里启动的以生态环保为主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江家大院开始进行改造。在院子旁边,建起了垃圾收集房,垃圾在这里集中后,被转运到镇里进行处理。同时,还投资60多万元,修建了污水处理系统和管网系统。
“好的环境改变了我们以前的生活习惯。”江丛林说,如今,村民们都养成了不乱倒垃圾、乱泼污水的好习惯,村子里和家里随时都干干净净地。
一旁的村民胡成凤接着说,“以前,村里看起来破破烂烂的。现在干净清爽多了,住起来感觉很舒服。”
生态环境好了,不仅改变了村民们不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带动了产业发展。
在鸳鸯村,100亩的烤烟科技示范园已成为全县种烟区中设施最完善、仪器最先进、成果最突出的科技示范园。今年,仅这百亩烤烟就能创收80万元。
“此外,我们村还建起了鸳鸯生态养殖园,养殖了大量的锦鸡、野鸡,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江德雄说,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全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大力改善,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