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喷洒农药,增加用药量杀虫但收效甚微。(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站在增城派潭镇背阴村的村间小道上,上千亩绿油油的稻田中不少地方已染成黄色,却不是即将迎来收割的金黄,而是遭到虫害的枯黄。村民老邓掰开每丛稻田,均可见到数量不等的“稻飞虱”。
虫子增多无暇应对
10月中旬,增城派潭镇背阴村的村民们对着满地稻田一筹莫展,喷散更多剂量农药,始终无法在收割前抵挡住虫害———稻飞虱。以往,每户村民根据自己习惯对自家农田喷洒不同剂量农药,稻飞虱并未对该地区农田造成太大影响。但是,今年虫子数量特别多,很多没有提前预防喷药的农田,如今基本上没有应对方法。
老邓指着靠近村道的农田说:“你看,黄色的这片,全枯死,然后就会扩到周围的田。”在发现稻田布满虫子后,村民赶紧购药喷洒,一般用的是扑虱灵,有些田地甚至用上敌敌畏,却无济于事。老邓掰开几丛稻田,根部已经布满密密麻麻的虫子,“这些虽然看起来是绿的,过几天就会黄,喷了药没用,基本上放弃了”。
提前防护躲过一劫
老邓的堂弟家有三亩田,由于细心照顾,每年提前进行防护,三亩田才在今年虫害中支撑下来。“4天打一回药,花了600多元”,两个多月的坚持,使得田地几乎没有稻飞虱踪迹。
尽管如此,老邓的堂弟今年还是亏本。他估计花在农药上的费用至少900元,而往年只需300多元。农药花费多了,亩产却下降。以往稻田亩产600多斤,今年估计500斤达不到,好在收成稻谷多数是自家食用。“我们就是去药店问什么药有效,喷了没用就没办法”,老邓的堂弟庆幸自己预防得早。南都记者问及何以不请教农业部门,他表示平时只在公路上看过那些防护虫害的指导,“自己都懂,还用他们”。
专家说法
非特殊情况须提前多次打药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昆虫学教授曾玲表示,稻飞虱属于水稻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害虫,在广东地区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均可长距离迁飞,主要靠刺吸水稻汁液存活,每年需要针对其对水稻进行防护。由于稻飞虱不是一次性返回南方,所以必须多次打药预防,需要多种药兼施,“因为它们对于一些药具备抗药性”。
曾玲提到,水稻在生长过程有一些时期较易受害,因此需要农民每天监测,一旦发现稻飞虱就要打药。每个市镇有专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村民可以通过跟该部门工作人员沟通了解。谈到虫害是否与温度较高相关,她表示稻飞虱虫害每年会发生,广州各地均设有监测点,从目前掌握情况来看,虫害与气候关系不算特别大。(记者 连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