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属棘皮动物门,是我国常见海参种类中营养价值最高,最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海产品。在我国,海参主要产自山东、辽宁等地,传统观念认为,南方因水温偏高而不适宜养殖。近年来,随着“北参南养”技术的突破,海参养殖在福建省异军突起,但刺参人工育苗在南方却是空白。随着刺参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苗种供给成为制约福建海参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笔者对刺参强化培养、促熟、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前后共进行3批刺参的人工孵化,孵化率达95%以上,幼体成活率在43.9%。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以期对生产性刺参人工培育提供参考。
亲参选择与蓄养促熟
场地条件
亲参池(兼作产卵池)18m310个,参苗培育池18m3200个,单胞藻培养池18m310个,蓄水池1个,沉淀池5个(1级沉淀池1个、2级沉淀池4个),沙滤池2个,并配有水、电、气及加温等设施。
亲参来源及运输
2011年12月,从福建海区笼养的刺参中,挑选体表无损伤、干净无黏液、肉刺完整尖挺、性腺膨胀透光的刺参进行蓄养作为亲参。为保证产卵量,亲参体长≥20cm,体重≥0.2kg。因海区与亲苗场距离较近,亲参运输可用干运法,即将亲参装入泡沫箱内,单层摆放,箱底最好铺上湿海草、毛巾、纱布等,将箱盖好封紧后运输。
亲参的蓄养
亲参蓄养是人工育苗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获得优质卵,必须将亲参蓄养好,让性腺在蓄养期内充分发育成熟。亲参池按池底面积3平方米~5平方米一个的比例配备滤气石充气。蓄养期投喂海带粉、马尾藻粉、配合饲料、海泥为主,蓄养密度一般控制在20头/立方米为宜,每日早晨全量换水一次,换前清除粪便及污物并拣出已排脏的亲参。
升温促熟
为了当年能培养出大规格人工苗,亲参蓄养期可通过升温促熟培育。水体日升温幅度应≤1℃,当达13℃~15℃时要进行恒温培养,在产前7天可将温度升至16℃~18℃。
采卵与孵化
亲参经过3个多月的促熟培养,解剖观察性腺饱满膨胀,呈现树枝状分叉,性腺指数(性腺重与躯体重之比)在15%以上,末端较粗。雌性生殖腺呈桔红色,卵粒肉眼可见,刺破后可自由散开;雄性生殖腺呈乳黄色或乳白色,刺破可流出乳白色精浆。显微镜下卵黄及细胞质透明,卵粒形状整齐。亲参促熟期间,要注意观察亲参的活动情况,特别是在傍晚应连续观察,当发现一部分亲参在水池表层池壁上活动频繁,不时地昂头摇摆时,或者已出现雄参排精时,预示着雌参即将产卵,应及时做好产前准备工作。
采卵
为了预防疾病和敌害,采卵用水应经过沉淀、砂滤,并在入池时要经过棉滤或多层300目筛绢过滤。采卵的方法通常采用阴干流水刺激法进行人工诱导刺激,方法是:一般在傍晚开始,先将池内海水放干,亲参在池内阴干45分钟或者1小时,然后用水流冲击10分钟~15分钟。冲击的同时,将亲参池洗刷干净,注入经过过滤的新鲜海水,加入新水的水温应较原蓄养用水的水温略高3℃~5℃。一般来说,刺激1.5小时~2小时后,亲参开始向表层池壁爬行,移动频繁,经常将头部抬起在水表层左右摇摆。此时,可出现雄参排精,约半个小时后,雌参开始产卵,即使当夜不产卵,次日傍晚往往出现产卵现象。精、卵均从头前背方的生殖孔排出。精子呈白色烟雾状细线,卵呈橘红色细线。排出后在水中渐渐散开,自然受精。由于亲参在外观上难以鉴别雌雄,在其产卵、排精时,为避免精子过多败坏水质、影响孵化,要将排精过多的雄性及时拣出。
孵化
受精卵在参苗培育池中孵化,培育池内应预先注入过滤海水,然后将所需的蓄养池内含有一定数量受精卵的水体,用虹吸方法通过网箱使水外溢。受精卵滞留浓缩于网箱内,网箱的网衣一般可选用200目筛绢。培育池水面与浓缩网箱水面高度差不应过大,虹吸水流应缓慢,并及时将受精卵从网箱内舀出移入培育池。孵化池内受精卵密度一般控制在50万粒~80万粒/立方米,孵化期间应持续微量充气,以补充氧气的消耗,并使卵子和胚体分布均匀;如果水体污浊,也可以采取流水方式孵化,用300目筛绢网箱排水,同时加入新鲜过滤海水。
培育池理化条件为:水温控制在21℃~23℃之间,盐度为28~32‰,pH值为7.9~8.4,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
室内幼体培育
从初耳幼体发育至稚参需10多天以上,整个过程可分初耳状幼体、中耳状幼体、大耳状幼体、樽形幼体、五触手幼体、稚参六个阶段。
幼体选育健壮、发育良好的耳状幼体在静水的条件下,一般分布于培育池上表层。畸形及不健壮的幼体,则多沉于池底层水内,采用虹吸管对准幼体集群区吸入培育池。虹吸前,培育池内应预先注入布满整个池底的过滤海水,以免幼体移入与池底磨擦受伤。
放养密度
幼体投池密度以每立方水体50万头为宜。
水质调控
初耳幼体刚选育时,培育池仅注入1/2左右的水。选育后2天~3天内,由于水质尚比较新鲜,幼体小、投饵量少、藻液累积不多,采用只添水,不换水,每天添10厘米~15厘米的水。2天~3天后待培育池注满水后再开始换水,注意温度及水质,换水量30%~50%。当投放附着基后的8天~15天,需要倒池一次。此后,根据水质、密度、病害等情况,5天~15天倒池一次。高温期水质容易败坏,应适当缩短倒池的间隔时间。
充气
充气主要是补充氧气,改善水质。投喂饲料时使饲料分布均匀,充气量不应过大,使水面呈微波状即可。为了充气均匀,防止死角,避免局部溶解氧过低,可以随时变换气石和附着基的位置。
附着器
为充分利用水体,增加稚参的附着面积,在樽形幼体大量出现时应及时投放附着器。目前采用的附着器多为折叠式或框架式,即将20片聚烯丙烯半透明或透明的波纹板组装于长方形的框架中为一组附着器。
控光
幼体需500勒克司~1500勒克司之内的漫射光为宜。
投饵
孵化36小时~48小时后,即可投饵。饵料主要为培养的藻类,如牟氏角毛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等。藻类的日投饵量在初耳幼体期为每毫升1.5万细胞,中耳幼体期为每毫升2万~3万细胞,大耳幼体期为每毫升4万~5万细胞。每日分2次~3次投喂,每次投饵量的标准以投饵1小时后大多数幼体满胃即可,下次投饵要接近半胃为准。随着稚参的生长,逐渐加投新鲜海泥、配合饲料等。
小结
1.由于南方水温高,一般在3月下旬水温可达到13℃以上,此时可不需要加热蓄养池用水。
2.产卵时,为了便于观察产卵的亲参,可以对亲参的密度、蓄养池进行调整,亲参密度可以临时加大到20头/立方米以上。密度加大以后,少量个体排放的性产物可以对众多的其他个体产生诱导作用,有助于增加排卵机会和排卵量,有利于生产安排。
3.附着基投放时机要适宜,过早不利于幼体在水中的分布,影响幼体发育、变态;过晚,部分五触手及稚参已落底,影响附着基上稚参附着数量。一般应在小批量出现樽形幼体后,铺设聚乙烯薄膜假底,次日即可投放附着基。稚参附着时,有一定的选择性,附着基上有底栖硅藻等稚参饵料,稚参附着数量明显增加,因此附着基投放前,有条件的可以预先在其上繁生底栖硅藻。
4.此次共有雌参1623只,雄参1377只,前后过程共进行3批的采孵培育,共收集到3亿粒受精卵,孵化率95%以上,培育出体长5厘米稚参1.25亿只,幼体成活率在43.9%。林福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