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称为“最难就业年”的今年,却有着这样的一个群体——“闪辞”族。他们“只签约不就业,刚上岗就辞职”,像“猴子掰玉米”,见一个换一个。福州一所高校的毕业生小王就是“闪辞”族的典型代表,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他竟然换了30多份工作,此外,曾20次收到录取通知,却直接爽约。
专家说,这种频繁跳槽不仅不被用人单位认可,同时也不利于个人成才。
案例1
感觉不合适当天就辞职
“闪辞”理由:待遇不行,前景不好,没兴趣
小王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毕业前,他就开始了“疯狂”找工作和换工作之旅。时常,找到工作还没做两天,招呼不打就走人了。
昨日上午10时许,刚辞职的小王又马不停蹄开始找新工作。“多试几次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小王以这样的心态,一连去几家公司面试,在通过面试后,将答应上班的时间一一错开,然后逐个体验,如果感觉不合适当天就辞职了。
就这样,半年下来,小王换了30多份工作,这其中有销售员、技术员、文员……其中做得最长的只有一个月,其余连两天都没超过。此外,他还爽约了20份面试通知。
说起其中原因,小王说,有的是因为待遇不行,有的是因为没有发展前景,有的则因为没有兴趣。
“工资待遇在2500元左右,有五险一金。”这是小王对自己工作的基本要求。
案例2
坚持了一年加入辞职队伍
“闪辞”理由:老板让员工洗衣服,不开空调
1年前,刚毕业的阿文应聘到一家公司里上班,她求职的岗位是文学编辑,是她自己喜欢的,她付出全部心血投入到这份工作中,主动加班,提出许多建议。
但是,她很快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公司一直在招聘,也很容易招到大学生,但是大多数来了2个月就闪人了,有的更甚,只待了一周就走了。
最后,她自己坚持了一年,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选择了离职。阿文表示,老板把员工当佣人,有时候还让他们洗衣服。还有一些细节,比如大夏天不开空调。最让阿文受不了的是,做了一年多,公司给了她升职的机会,却没有涨工资,提出加薪,主管却认为她在威胁公司。
调查>>
大学生一年换三五份工作很普遍
6月9日,麦可思研究院正式发布《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即“就业蓝皮书”)。该蓝皮书是麦可思对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结果。
调查显示,2012届全国大学毕业生有33%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行为,有42%的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行为,其中,“211”院校半年内离职率为13%,非“211”本科院校为26%。这个数据说明,大学生闪辞的现象已经不是个例,而是一个普遍现象。福州天瑞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学斌,常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他说,大学生一年辞职七八次已经是正常现象,辞职三五次是普遍现象。
提起大学生“闪辞”,赖学斌坦言开始很头疼,现在却淡定了。他说他去校园招聘过,但是效果非常差,收到一百份简历,打电话要他们来面试的时候,他们通常已忘记了自己曾经投过这家公司。此外,招人的时候差不多5%能留下来,而在这留下来的5%中有99%会在半年内辞职,最终只有1%留下来。
“闪辞”理由多用人单位也要反思
对此,福州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学系甘满堂教授认为,造成毕业生闪辞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对工资待遇不满。第二,现实和理想没有接轨。第三,不看好单位发展前景。第四,根本不喜欢自己从事的工作。第五,对单位无法认同。
赖学斌则认为,闪辞和大学生本身关系很大,许多大学生心态太浮躁,找工作不切实际。在他的公司,大学生跟他辞职的理由最多的是:太累。
不过,也有公司的老总表示,大学生闪辞,用人单位也要反思,许多企业存在问题,不尊重员工的权益,让员工看不到未来,而在工资待遇上更是极尽剥削之能事。
专家建议>>静下心来做职业规划
福建农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郑可和教授建议,对于“闪辞”的大学生来说,一定要静下心来,对自己进行一个评估,给自己的工作做一个定位,减少盲目性,另一方面要调整心态,不要太浮躁,避免好高骛远,给自己制定一个职业发展规划很有必要。做好这些,再去认真寻找下一份工作。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要更多地关心和用好这些新人,更多地给予他们施展抱负的空间和机会,鼓励他们把成长成才与建功立业有机结合起来。另外,他还建议大学生们,在校的时候就应当多参加职业规划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