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她跟你倾诉,只是想找个人安慰,不是让你来给他/她做评判,“这才多大点事儿啊”是千万不能说的句式,“我早就跟你说……”更要憋在心里,这个时候并不需要你来彰显自己的料事如神,而是你的感同身受,还有一种可能,他/她可能就是单纯想在情绪上偷个懒,尽量不要在这个时候让他/她振作,本来只是想感受一下伤心,你却总不让人家伤心,“要积极!要振作!”他/她该崩溃了!
学会安慰人很重要。人在最脆弱的时候,心灵的防线也是最软弱的。或许一次安慰你就和他/她关系成功晋级了,这比职场中千万次示好有效得多哦!
在你需要安慰人的时候,做好下面三道选择题,基本上也就能hold住了。
他/她是否需要安慰?
[A]他/她不需要独立空间
并不是每个人都在需要安慰,很多自以为是的圣母光辉会适得其反。所以你的安慰卡送出的时候,需要首先判断他/她是否需要。对于有自愈能力的人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时间和空间,而不是安慰。遇到一时难以释怀的坎,他们只需要在安静的坏境中把情绪放松,把事情想明白,或者哭一会儿,然后就可以继续活蹦乱跳了。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把主动的安慰当成一种支持,也许对他/她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他/她不仅需要搞定自己的事情,还要满足你“助人为乐”的心情。这种情形下,给他/她一个独立空间就是最好的支持了。所以即使你察觉到对方有状况,只要问一句什么情况 ,是否需要帮助就可以了。如果他/她采取的是回避的态度,并没有倾诉或者寻求帮助的意思流露,这个时候你越表现出关注,给他/她带来的负担越大,那么你所能够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对他/她的难过视而不见。有时候视而不见才是真正的关心。
[B] 他/她需要 去往第2题
他/她需要你给出解决方案吗?
[A]不需要
做个能听人说话的“树洞”
大概有80%的人,可能只是需要一个“树洞”,他们只是想说话,需要一个倾听的人。心理专家提醒安慰者一个重要的观念:“安慰并不等同于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要使人改变,借改变来袪除苦恼;而安慰则是肯定、再认识、再体验其痛苦,领悟痛苦能给人深入思考的价值。”实际上,在安慰人的过程中,所提供的任何解决方法都很可能会失灵而令对方再失望一次,我们要注意不加干预、不给是非判断,而要倾听、了解并认同其苦恼,是安慰的最高原则。
如果你能够看出来,他/她的心中憋了很多的事情需要外泄,那么你需要做的,就不是表示同情,不是讲道理,不是提出解决方案,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听!当然倾听也要有倾听的技巧:你要让对方知道,你的确在认真听,的确关心他/她,的确对他/她的痛苦感同身受。在他/她的眼神寻找你时,一定要及时把你坚定的眼神与之对应;在他/她停顿的时候,你要即使有所反馈,哪怕是一个“嗯”,都能代表“你刚才所说的,我都听进去了”;在他/她哭得鼻涕冒泡的时候及时递上纸巾。
有时候你需要说一些安慰的话,但是不会说?
安慰人最大的障碍,常常在于安慰者无法理解、体会、认同当事人所认为的苦恼。人们容易将苦恼的定义局限在自我所能理解的范围中,一旦超过了这个范围,就会对他人所讲的“痛苦”不以为然,因此,安慰者容易在倾听的过程中产生反向心理,迫不及待地打断别人说话,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时往往使“安慰”很难继续下去。
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讲道理。所有的逻辑劝慰点到即可。你可以给他举出无数个如何突破自我、奋发向上的事例,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他/她不傻,基本上你明白的他/她都明白,在他/她最虚弱的时候,你还要他/她额外地做一些“翻译”工作,把别人的正能量转移的自己的身上?
他/她想唤起的关注和同情,属于非逻辑的情绪表达。对付这种情况,我们更需要一个幼儿园阿姨而不是苏格拉底。情绪表达本身就不理性,寻求安慰就不需要逻辑。大多数情况下,他/她情绪化的提问根本就没有答案,或者其实有答案,但那答案是他/她本来就知道而根本不想接受的。
最好的安慰者,就是走入对方的内心世界,用他/她的眼光去看他的遭遇,如果他/她抱怨自己的上司,那么你就要跟他/她一起同仇敌忾;如果他/她觉得受到某个人的伤害,那你一定要把“加害人”贬低得面目可憎!
最重要的是,过了这个低潮的最难过的点之后,需要及时把人拉上正轨,要知道,度过一个低潮期后的人通常正能量十足,做起事来不要太强大啊。
[B] 需要去往第3题
你的帮助有什么效果?
[A]有效主动提供帮助
陪伴和言语无法解决的安慰,就需要给出实质性的帮助,如果你有帮助他/她的能力和意愿,那么就主动提出来。
有时候他/她并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帮忙;有时候他/她可能对于求助开不了口。设身处地去考虑人们可能需要的协助,是有效帮助人的第一步。不需要帮助别人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但可以尽力提供可用资源─朋友、专家、朋友的朋友,来帮忙他们找到答案。可以为对方打几通电话,连结人脉;也可以找相关的书籍给他们阅读;或是干脆提供一个躲避的空间,让他们得以平静地寻找自己的答案。切记,要强调你出具的是一份咨询建议报告,而不是帮他做决定,人在情绪不稳定时,容易把外来力量当做救命稻草,却不会对可能带来的隐患负责。
B:形成依赖
当头棒喝+不抛弃、不放弃
无论是言语上的安慰还是实际上的帮助,都要注意一个度。不要让他/她放弃自我的调整而对你形成依赖。你可以在行动上帮他/她一把,但在类似情况出现的时候,就要表示自己不是永远的救火队长;你也可以在言语上鼓励他,但仅限于在他做出积极行为以后。其余的情况下,让自己像个缄默的陪同即可。你也不希望用自己的两肋插刀制造一个离开你就不行的废物,是不是?只需用注视来表达:“你没有被抛弃,但也别太指望我。”棒喝与陪同这两种角色看来冷冰冰,但这才是让你的朋友真正成长和坚强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