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人 贴心人 引路人
——记寻乌县吉潭镇榜溪村大学生村官何炳南
他,沉下身子,悉心钻研农村工作,迅速完成由大学生到“村官”角色的转变;他,一心为民,积极发挥自身所长服务群众,引领群众走上增收致富路,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由于表现突出,2012年,他被评为“江西省优秀大学生村官”。
农村工作的“有心人”
2011年9月大学毕业后,何炳南到寻乌县吉潭镇榜溪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他,沉下身子,深入村组,靠着吃苦耐劳、悉心钻研,很快进入工作角色。
由于他是村里的第一名大学生村官,不少群众认为他是来“镀金”的,对他并不欢迎。其中有一位名叫谢宣云的老党员,在村里威望很高,何炳南第一次拜访他时就吃了闭门羹。
经过打听,何炳南得知谢宣云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深恶痛绝,认为自己的心根本不在村里,只是来“镀金”、 走过场的,并不会为村民办实事。对此,何炳南连续5天到谢宣云家帮老人清除门坪杂草,打扫卫生。同时经常帮村里的孤寡老人劈柴干活,陪他们聊天。何炳南的系列举动,感动了谢宣云。在谢宣云的引荐下,村里的群众很快接受了何炳南。
为了尽快融入群众,他上任的第一个月坚持吃、住都在村里,深入到每个小组调研,用真心与群众交心。何炳南访遍了全村17个村民小组、36名党员、484户常住农户,全面掌握了村情民意,不仅让群众接纳了他,也为做好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群众的“贴心人”
何炳南在工作中总是满腔热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是群众的“贴心人”。
村民林传华的果园因修高速公路截断了出行路,新修路要经过村民曹海波的果园。两人有矛盾,曹海波不肯让林传华借道,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也无济于事。由于道路不通,林传华果园里的5000多公斤脐橙无人问津。
何炳南得知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天早晚上门做曹海波的思想工作。曹海波的妻子说:“林传华脐橙销售困难关你什么事?”何炳南回答:“我是村官就该为村民排忧解难。”
没多久,曹海波卖脐橙时与果商发生纠纷,果商认为曹海波的果品质量有问题属违约,要将已采摘的1万公斤脐橙共2.5万元货款当做违约赔偿金,小学毕业的曹海波只能自认倒霉。
何炳南发现曹海波的果品购销合同中对果品质量没有明确规定,曹海波并不存在违约行为。他找来在法院上班的同学一起去找果商调解。经过努力,果商最终同意支付曹海波2.5万元的货款。何炳南的行为,打动了曹海波,他答应让林传华在其果园修路。如今,曹海波夫妻俩逢人就夸“何炳南有文化,能干事,和大家心贴心!”
增收致富的“引路人”
何炳南不仅着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还充分发挥自身所长,引导群众壮大产业,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引路人”。
何炳南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有园艺专长。他在调研后发现,榜溪村虽已实现人均种植4亩果树,但由于群众的种果技术较粗放,果品产量一直上不去。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利用村里的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组织党员群众学习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到果园义务为村民进行现场教学。在他的帮助下,全村果品增产20%以上。
卖果难是制约榜溪村果业产业发展的另一难题。在请教县里的专家并到相关乡镇考察后,何炳南牵头组建了“寻乌县统泰果业专业合作社”。去年合作社销售了村里80%以上的水果,每公斤售价比前年提高了0.6元,果品商品率也由60%提高到98%。今年,合作社成员由18户发展到36户,其中,邻村社员有6户。
移民张传文从本县罗珊乡筠竹村迁到榜溪村后,为了早日脱贫,也种了果树。可是由于住在果山上,信息不畅,果品好却卖不出去,愁得他夜不能寐。何炳南了解情况后,立即帮其联系了果业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张传文的2万多公斤水果全部卖完,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有余钱扩大种植规模。(骆龙斌 陈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