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蒜农如何走出“蒜周期”(产业振兴)——来自大蒜之乡河南中牟县的调查
蒜价涨了,引发种蒜热;价格低了,导致卖蒜难。今年大蒜价格走低,蒜乡农民面临难题。蒜农如何跳出“蒜周期”,产业如何健康发展?日前记者到全国大蒜之乡河南中牟县进行了调查。
种多种少谁说了算?
跟风种植,供大于求价格低,应多发挥大数据预警作用
这些天,中牟县韩寺镇大洪村的蒜农燕芳,开着电动三轮打仗似的在村头和农田之间跑。
“今年种蒜肯定亏了,得赶紧卖,少赔点儿。”燕芳说着赶回地里,抱蒜装车,拉往村头,卖给客商。旁边,雇来的挖蒜工一个个蹲着身子,拿着铁铲,麻利地挖蒜、打捆。
燕芳算了一笔账:一棵蒜卖0.08元,每亩产蒜2.5万—2.8万棵,能卖2000多元。成本呢?以一亩地计算,蒜种700多元,上化肥、浇水200元,雇人种蒜、铺地膜500元,雇人挖蒜600元,算下来超过2000元。“可别忘了,没算我大半年的人工钱。种4亩蒜,流转3亩地,每亩每年1200元,也搭进去了。”燕芳说。
中牟的早熟蒜从4月初上市,地头收购价从每斤1.6元降到0.5元。4月22日—27日,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内的鲜蒜均价为每斤0.55元,比起上一周,跌幅近26.67%。
“往年的早熟蒜每斤卖2.5—3元,现价是2015年以来最低的。”中牟县冷藏保鲜协会会长刘少臣说。大蒜价格低迷,主因是种植面积增加,供大于求。大蒜市场流传一句话:“高一年,低三年,稳三年”。2016年大蒜价格走高,提升了种蒜积极性。今年初,中牟冷藏保鲜协会成员走访25天,得出一串统计数字:2017年,河南省大蒜种植面积超过220万亩,全国达到580万亩,比2015年增加了40%。
中牟县农委高级农艺师王素梅说,2015年中牟县种大蒜28.5万亩;今年种植面积34.4万亩。“中牟蒜田基本稳定在30万亩左右。可周边地市的种蒜面积持续增加,市场趋于过剩。”
“云南、四川的鲜蒜运到河南,既新鲜,价又低,对本地冷库存蒜的冲击最大。”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常务副总经理李森说。
种多种少要看市场,能否有效调控?
“分散经营,政府不好干预。”中牟洪润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洪昆说,种蒜比较效益高,技术门槛低,农民愿意种。“按正常行情,一亩蒜可收入五六千元。许多蒜农觉得,今年明年亏了,后年赚回来,照样够本。”
统计滞后,缺乏预警能力。“大蒜种下去,数据才上来。即便种得多了,也不能拔掉。”王素梅认为,大蒜的价格与面积、天气、国际市场密切相关。种的面积大,遇到阴雨天、病虫害,不一定产量高,价格也未必低,所以难引导。
李森认为,万邦保存近10年的蒜价数据,只是蒜农很少关注、分析。“应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建立大数据平台,及时反馈需求端的数据,引导农民适度种植。组织专家分析、宣传,破解市场与供应信息不对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