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产业正向质量提高转变

http://www.youth.cn 2018-05-29 10:49:00 中国青年网

  实施“科技兴粮”“人才兴粮”

  我国粮食产业正向质量提高转变

  当前,我国粮食产业发展面临不少挑战,如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等等。要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就要深化科技和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不仅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也要健全人才教育扶持机制

  当前,粮食产业发展正处于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提高转变的关键时期。粮食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实施“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形成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

  科技创新兴粮强业

  科技创新是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

  我国是一个食糖严重短缺的国家,每年食糖缺口达600万吨左右。位于山东滨州的西王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基地,每年消化玉米300万吨,主要用于淀粉糖加工。近年来该公司投入10亿多元研发出的玉米果糖生产新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产品可以替代进口蔗糖,并且利润是葡萄糖的5倍,发展空间很大。而且,随着玉米果糖制造工艺的成熟和市场逐步拓展,为消化玉米库存打开了新的通道。

  科技创新兴粮强业,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今年夏粮生产有望再获丰收,仓储设施和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库存粮情稳定,市场运行平稳,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粮食安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在粮食高库存的情况下,如何防止陈化霉变,如何做到存粮口感如新、营养如初,如何实现节能降耗、节约成本,如何拓宽粮食加工转化途径,如何降低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如何降低粮食物流成本,都亟需靠科技创新去突破,靠专业人才去攻关。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认为,科技是我国提高粮食发展质量、增加绿色优质安全粮食产品供给、建设粮食产业强国的有力举措。当前,我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2.2万家,年销售收入2.9万亿元,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由于普遍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链条短、低端产能过剩等问题仍很突出,难以适应消费需求升级的需要。2017年,入统粮食加工企业研发投入115亿元,仅占销售收入的0.4%;从事米面油等初级产品加工的企业,95%以上没有研发力量,产品结构单一,利润微薄,经营困难,开工率不到40%。即使技术密集型的粮食深加工行业,多数企业也依赖技术和设备引进,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各类粮食企业都存在技能人才短缺,不能适应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推广应用的问题。只有加大科技投入,壮大人才队伍,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不断增强粮食产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编辑:张小舵 来源:经济日报

科学家240 172.png

青网首页 青年创新创业.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