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领导抓落实
建立领导包抓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员单位之间上下联动、分工负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近3年来,县政府财政预算中专门列有“县城园林绿化维护资金”,投入县城绿化建设的资金逐年增加。积极推进县城园林绿化管理信息化进程,切实保障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经调查统计,公众对县城园林绿化的满意率达95%。
做优做精城区绿化
把城市干道绿化和县城的母亲河——迎春河作为城市绿化骨架,进行重点打造,在主干道与支路节点留出适量土地添植景观树、打造小广场,主次干道展现出“一路一树、一街一景”的绿化格局,迎春河滨河绿化日渐成为县城重点绿化景观。
严格控制单位、小区绿化指标,沿街单位、小区的绿化一律按开放式建设,使绿地既是单位附属绿地又是市政公共绿地,让市民得以共享。积极开展“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推进阳台、堡坎、边坡绿化,栽植藤蔓植物和盆花盆景,在保证单位绿化美化的同时提升了整个城市的景观。统筹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先后建设了田心河公园、砚池公园、文昌宫公园、迎春河滨河公园、南边箐河湿地公园等,增加公园绿地。充分利用零散、闲置土地绿化,挖潜增绿、见缝插绿、拆违建绿、拆墙见绿。截至2016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32%、绿地率达34.5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12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100%,县城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5.61%,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达98.13%,城镇防护绿地实施率达81.01%,河道绿化普及率达88.2%。
加强对历史名城、自然风貌、文物古迹、革命旧址及其所处环境的保护。组织编制了7个规划,严格控制城区空间容量,合理调整城区空间布局,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保护城区及周边环境。为保护古树名木邀请相关资质单位开展规划区范围内的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对规划区内5株一级古树、48株二级古树、20株后备古树、6个后备古树群(271株),制作标牌、建立档案、落实管护。深入开展县城形态、县城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研究,对新建筑的高度、形式、体量、色彩等进行整体控制,推进县城机构布局合理,各类建筑和谐美观。按照“一路一树、一街一景,注重文化品位提升”的要求,在市容市貌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推进街景整治工作向背街小巷延伸,从建筑立面设计、广告牌匾、路牌灯箱、亮化美化等多方面全方位提升沿街景观水平。持续加大专项整治活动,对城区内临时摊点划定区域,进行规范管理;对公交及出租车停靠站点划定停车标线,实行区域管理;对背街小巷的违章广告牌匾予以拆除;对张贴小广告设置专类张贴牌。加强公园规范化管理、大树移植管理、行道树管理,公园管理规范化率达100%,新建或改建公园绿地中硬质铺砖透水技术应用实施率达61.23%,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场所实施率达62%,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84% 。
做美绿水青山
在全市率先启动“海绵城市”“海绵村庄”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抓好沿河、沿路重点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加强资源林政管理,深入开展“洁净凤庆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扩大森林、湿地比重,实施10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推进以迎春河、南边箐河及其支流为重点的过境河流综合整治。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集中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强化老城区、城乡结合部、过境河流沿岸污水截流、收集。编制《凤庆县湿地资源保护规划》,成立了湿地保护领导小组。编制《凤庆县生物多样性规划》,采用以县树、县花为主体,重点推广乔、灌、花、草立体配置和逐步加大常绿乔木、乡土乔木、花灌木及名贵花卉比例等项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高标准建成城区道路、街心花坛、绿地及庭院于一体的现代县城园林绿化体系。在城郊,结合绿环、绿带、绿廊建设和建立点、线、面、环相结合、平面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县城生态园林系统,推广多树种组合、乔灌混交和针阔混交的生物配置技术,充分体现其绿化特色。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
按照近期规划,从提升形象、改善交通、健全设施、美化环境等方面进行重点建设,使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品位持续提升、功能更加完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截至2017年末,县城区已建成各级市政道路30条共计711309.89㎡,自来水厂2个(日供水1万立方米)、污水厂1个(日处理污水1.5万吨)、生活垃圾处理场1座(日处理规模80吨);建成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厂1座(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累计埋设污水管网39.8公里,进一步提升了城镇生态凝聚辐射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生活环境。同时,深入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大力倡导办公节能,在绿地养护、县城亮化等方面大力推广使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大力推广生态能源模式,积极发展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按照低碳、循环经济理念,加大对现有企业关停并转工作力度,对治理无望的小造纸、小电厂、小水泥厂等落后产能坚决予以淘汰关闭,对规模较大、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企业进行改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