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北藏族自治州各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门源回族自治县以“党建+”打造乡村振兴党建“引擎”。门源县牢固树立“党建引领,强村富民”理念,以党建+头雁、党建+扶贫、党建+产业、党建+品牌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党建“引擎”。实施“头雁”培育工程和“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使党组织、党员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坚持选派第一书记挺在前,党组织带头人抓在前,党员干部走在前,有效构建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扶贫工作格局。东川镇鼓励党员致富能手回乡创业,成立高原甜菜豆专业种植合作社,吸纳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创收。西滩乡边麻掌村与青海省汽车销售行业协会就眉户戏人才培养、技术支持、文化旅游衍生产品开发等八个方面达成合作协议,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东川镇党委打造“365工作室”党建品牌,着力创建学习型、实干型、清廉型、领路型的“四型”村(社区)干部队伍,使他们成为脱贫致富的“领头羊”,振兴乡村的“主心骨”。
强组织、创产业、严治理,打造乡村振兴“祁连样本”。祁连县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通过强组织、创产业、严治理打造乡村振兴祁连样本。在组织建设上,从“百名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库”中遴选27名党员干部担任非贫困村第一书记,实现45个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县委每年落实50万元村(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和100万元党建创新奖补资金,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在产业发展上,探索以“党支部+畜牧业合作社”“党支部+全域旅游”“党支部+电商”等增加群众收入。目前,全县137个党支部带动农牧民就近务工创业648名,转移劳动力1632人次;建立农牧民合作社65个,带动2925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创建网店43个,建立乡村服务点43个,线上线下交易额突破1000余万元,人均增收512元。在乡村治理上,深化开展“支部统一党日”活动,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党员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等。出台村干部“双十”标准,为村干部划定行为规范。构建村党支部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一核多元”乡村治理体系,促进农牧区和谐稳定。
刚察县围绕“星级化”考评助力乡村振兴。围绕发挥“头雁”引领效应,着力加强乡村领导班子建设,建立283名村级后备“人才库”,设岗定责加强政策宣传、治安管理、矛盾调处等岗位锻炼,促进后备干部成长。围绕引领群众发展致富,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村村联合”“致富带头人引领”等多种发展模式,有效防止产业“同质化”。如环仓贡麻村、新海村通过盘活闲置房屋进行出租、石磨炒面加工及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上;向阳村、角什科秀麻村发挥致富带头人优势,实施赛马培育和西门塔尔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全县31个集体经济已率先实现“破零”任务。围绕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四库”网络平台作用,全面推广和运用“德瓦尕宝”模式,引导农牧民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以创建省级文明城镇和全域无垃圾示范县为契机,充分利用广播、微信群、公示栏等有效载体倡导文明新风,增强环保意识,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海晏县“343”党建引擎驱动乡村振兴。建立责任落实、工作指导,包抓试点责任三大体系,打造“各级领导联点指导+分领域推进+督促检查”工作指导链条。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项目化工作的通知》《海晏县党建项目化工作考核考评细则》,切实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实施“头雁”培育、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结对帮扶及能人培养四大堡垒工程,严格落实“123”帮扶机制,强化县乡组织结对共建、帮扶助力,大力推广“能人议事会”等基层创新做法,加大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干部力度。着力提升服务、治理、引领三种能力,深入开展“大走访深调研真落实”“学习尕布龙,做群众贴心人”活动,以“产业党建”为引领,推进“党支部+能人+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创新,切实将基层党组织组织优势转化为农牧区发展优势。目前,全县80%的村党组织成为产业带动型党组织,100%的行政村全部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
(青海省海北州委组织部 林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