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十万亩防沙治沙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里,三年时间播种酸枣4.88万亩。为确保枣苗成活率,播种初期,在实施滴灌的同时铺设地膜和罩杯防护保墒。为防止沙漠干热风对枣苗的侵害,还在酸枣播种行间套种小麦防风固沙。 本报记者 冯建伟 摄
编者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南疆三地州)是集边境地区、民族地区、高原荒漠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2011年5月国家颁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大力推进南疆三地州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关系到国家“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防、确保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政治大局稳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重大深远的意义。从今天起,本报连续推出南疆三地州扶贫开发系列报道,真实记录近年来三地州的巨变。
本报记者 冯建伟 高文
2011年12月3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指出,要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把扶贫开发作为“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基础性工作,重点扶持南疆三地州、边境地区和贫困山区加快发展,动员全疆全社会力量,全力以赴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扶持措施,150多亿元的总投入,南疆和田、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正在发起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扶贫开发为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
环境恶劣基础薄弱
遥远的昆仑山脚下叶城县境内,有一个叫台斯的原始村落。这里一百多户人家散居于乌鲁克河在戈壁上冲刷出来的河谷里。由于没有耕地,村民仅靠放牧解决温饱,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
今年77岁的托乎提·艾海提老人说:“2011年以前,这里不通路、不通电,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还没去过县城,就连去趟18公里外的镇上赶巴扎(集市)往返也要一天时间。”乌夏克巴什镇镇长阿里木江·坎巴尔说,台斯村只是南疆贫困乡村的一个典型。
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库热西·哈乌力介绍说,南疆三地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所辖24个县(市)中,19个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5个为扶贫开发比照县(市)。目前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的扶贫对象266万人,其中64万农牧民居住在海拔1500~4800米的偏远深山区。大多数贫困人口还存在就医难、上学难、出行难、饮水难、住房难、增收难等问题。
南疆三地州自然环境恶劣,水土资源缺乏,生态脆弱,生存生产生活条件差。人均耕地不足2亩,沙尘、地震、大风、山洪等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建设成本高,瓶颈制约严重。到2010年末,南疆三地州仍有105万农牧民饮水不安全,132个行政村未通公路,1447个行政村不通油路。和田地区至今没有高速公路。同时,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农牧民因病、因灾返贫问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