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申俊田背着行李从农村迈进城里的大学校园,当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毕业后自己会重新回到家乡河南周口太康县毛庄村,当起了一名“村官”。
如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申俊田已经在村里做了一年被农民称 “父母官”的村主任助理,他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村委会办公室里,整理档案、准备报告材料、调解各种各样的邻里纠纷。
他说,当时选择回到家乡当“村官”是“理想和现实妥协的结果”。他原本想做一名“白领”去城里闯荡,可是迫于就业压力,不得不放弃。
申俊田说,选择当“村官”可以学以致用,切切实实为乡亲们做点事,在基层工作也是很好的锻炼。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像申俊田一样,选择毕业之后到农村做村干部。
4月,在河南省的一次计划招录45名“村官”的招考中,有近3000名大学生报名,其中有366名研究生。在“中国大学生村官网”上,每天都有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询问“村官”考试的情况。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部分省份就开始推出 “大学生村官计划”,号召大学毕业生去农村工作。2008年2月,这一计划发展到包括北京、四川、青海在内的28个省区市。3月,中央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专家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可以为大学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为农村干部队伍输送了“新鲜血液”。
除了能在基层得到锻炼外,国家的优惠政策也是吸引这些“天之骄子”来到“田间地头”的原因。
以北京为例,大学毕业生当“村官”,第一年平均每人每月薪酬为2000元,之后逐年增加,并由政府为其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这样的收入在应届毕业生中属中上水平。同时,3年工作期满考核合格,他们还可以享受包括转北京户口、优先录用为北京市国家公务员、研究生入学考试加分等优惠政策。
不论是为了理想还是为了待遇而选择当“村官”,只要在任期间把工作做好,都是无可厚非的。申俊田说。
和当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农民再教育不同,如今的大学生“村官”往往用新理念、新知识改造着他们身边的农民。他们中的不少人为农村引入高产农作物品种,办起农产品宣传网站,甚至招来了投资项目。申俊田说,他希望在两年任内,利用自己的旅游管理知识,为家乡办起“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发展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