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挂职期满,承诺没有兑现
2000年10月,儋州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劳动局、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选聘普通高校毕业生到村委会挂职的通知》,通知指出挂职时间为两年,每月工资只有300元,但还是吸引了不少儋州籍的大学应届、往届毕业生。
吸引这些大学生的是通知当中关于“政治、生活待遇”的描述:“特别优秀的,可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
“我们当时就是冲着这句话才来的。”1996年毕业于海南大学法学院的小吴当时放弃省会海口的工作当上了“大学生村官”。
但挂职两年期满后,100名“大学生村官”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没有一个人被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即使在挂职近5年、90%以上的人入了党后,仍然没有人被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也没有人成为乡镇机关的正式一员。
抱着一线希望,100名“大学生村官”在2003年挂职期满,大部分在儋州市的安排下,仍返回所在乡镇继续挂职,并不断与儋州市有关部门交涉。
没有“身份”:干活一样,待遇悬殊
目前,唐敏已经考了两次公务员均告失败,在他看来,他们这样的“大学生村官”,最需要的是一个真实的身份,无论是公务员还是纳入事业编制管理的乡镇政府工作人员。
和庆镇党委副书记符万寿评价几名“大学生村官”说,这批大学生工作上有能力,有干劲,有热情,落实工作从来不打折扣,基层需要这样的年轻人,但基层的条件确实不好,让他们产生了思想波动。
唐敏对现状一肚子苦水。他说,我们做的是和乡镇干部一样的工作,甚至比他们做的还要多,早出晚归,周末也很难休息,待遇却相差如此之大,既没有编制,也没有养老以外的保险。除去缴纳养老保险的20元钱,唐敏等人每人每月能够领到480元的工资。
组织部门:同情他们,但无能为力
作为选聘和主管这批“大学生村官”的儋州市委组织部也有苦衷。副部长邓玉妹说,挂职“大学生村官”要转为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或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就等于成为公务员或纳入事业编制。但作为县级市,儋州无权单独增加公务员编制,各乡镇事业编制也已满员,组织部门对他们的问题无能为力。
邓玉妹说,我们很同情他们,但却无能为力,要解决他们现在的问题,首先是要明确他们的身份,二是解决待遇,而身份又和待遇紧密相连,他们总不能一直挂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