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穷村带上了小康路
前不久,江都市在民和村进行了一次小康村建设测评,有200多村民参加,在对村支书的满意度一栏中,所有人都选择了满意的选项。
但黄俊刚来民和时可不是这样,黄俊清楚的记得在第一次村干部见面会上的一段对话。
“村干部已经五六年的报酬不结了。”
“今年底兑现!”
黄俊话音刚落,一个老干部指着他鼻子说:“年轻人不要乱表态,年底拿什么兑现?”
黄俊说:“靠发展经济。”
其实,见面会前,黄俊已经在民和村走了两天,他发现村里有不少闲置的厂房。黄俊算过账,如果把这些厂房租出去,租金至少能收20万。
发展经济,致富百姓。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迅速攀升,2003年不到20万元,去年已经达到了60多万元。
“十年里,我也遇到过考公务员的机会,但最终全放弃了。”黄俊说,把一个经济薄弱村带成小康村、打造出5000万规模的产业,是事业留了我十年。
黄俊的十年村官路离不开亲人的支持,看着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儿子在农村做出的成就,一直坚定支持黄俊的父亲如今到哪里,都会自豪地对别人说,我儿子是个村支书。
同样可贵的是,城里上班的妻子这些年也一直默默支持着他。(记者 李源 刘世领 姜圣瑜 通讯员 姜长春 周鸿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