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东田庄乡亚庄子村 村主任助理 马常菲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我们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从知识青年下乡到大学生村官,都无不在这片热土上展翅飞翔,谱写美好篇章。--题记
到基层中去锤炼人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这是在培训会上听到最多的话语。满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梦想,我来到了美丽的东田庄乡,东田庄乡位于丰南区西南部,紧邻汉沽管理区和天津宁河县,津唐运河、煤河在这里流淌,这里是唐山的棉花主产区,棉蒜套作是这里的种植特色,这里是著名作家关仁山的故乡,这里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
我被组织安排到了东田庄乡西北部的亚庄子村,亚庄子村是一个不大的村落,有300 余人,全村约有973亩耕地,村民以种植棉花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生活来源,闲暇之余村民就在庄东头的干渠处钓鱼,体会着生活的乐趣。我村是一个典型后进村,组织上为了我村的更好发展,安排了一名老干部、一名大学生村官和一名医疗志愿者的“1+2”人才组合模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入村伊始,我就下了决心,要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谱写青春壮丽篇章。
我村书记40来岁,年轻有为、精力旺盛,村主任已近60岁,老当益壮、经验丰富,他们都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从开始,村里就对我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干好工作的信心。
国家为了解决更多的村民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从而使广大村民不必为求医难,治病难,报销难而犯愁,出台了新型农村医疗保险政策。这本来是一件惠民的实事,可我村在办理医疗保险开始,有许多村民并不了解这项政策的好处,他们认为自己身体强壮不会得病,交钱就是浪费,当听到这种话语时,我主动挨家挨户给这些村民进行讲解,耐心做其思想工作。最后大家终于想通了,明明白白入了医保。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二千零九年,在我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得到了省农开办在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中对我村的支持。此项工程包括:抓地、种植防护林、修建桥闸函、铺石渣路、河道清淤等,投资多达200多万元。其中村北植树12600棵,村自筹资金100800元,修建桥闸涵14个,铺石渣路7000余延长米,农耕路9000余延长米。通过进行土地整理达到了林、渠、路配套,旱能浇、涝能排。对村主河道进行清淤,解决了村河道1000米进排水不畅的问题,对加快农业建设步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修建桥闸涵过程中,为了能让这项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不出现偷工减料现象,我主动请缨,每天都在工地上从早忙到晚,鞋子、裤子没有一天是干净的,泥土灌满鞋子,虽然苦点累点,想到自己是在农村,是在为老百姓办事,一切烦恼都忘记了。在抓地过程,由于各种原因,会伤害一些村民的利益。村里有一农户为了这个问题,和村委会产生了纠纷,有了许多不满情绪,开始闹的很是不愉快,对于这种情况,我和村主任多次前去他家讲解厉害关系,告知农田改造是政府为我们办的大好事,是村里努力争取得到的项目,农田改造后对于棉花的收成提高有很大帮助,最后他终于想明白了。
村里主副街道没有硬化,没有文化设施,一直困扰着老百姓,每当下雨时,村民们都会埋怨,附近的村早就修上了水泥路,咱们亚庄子一下雨坑坑洼洼的,根本就没法走。这些话从入村开始,就经常听到村民唠叨,心里不禁有些苦涩,我听在耳中,记在心上。我村抓住利用文明生态村创建这一机遇,通过各种形式筹措资金70多万元,拟对全村5条主副街道进行硬化,投入8万元修建村民广场一个,使村民的出行更加方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前不久我又与乡文化站联系,准备为村里提供一些体育用品,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幸福指数在提高。
两千零八年,我加入了唐山市第一支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青海玉树我主动捐款,并时刻准备去地震一线志愿服务,我感觉作为一名青年、一名大学生村官,应该像温总理说的那样,“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转眼间,来到亚庄子将近两年,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村里发生着的变化,这都是党对农村的无限关怀的结果。家电下乡百分之十三的优惠政策,使农民买家电更加实惠,新农合、新农保使农民解除了更多的后顾之忧,农村书屋的建设给农家人找到了精神的乐园。
我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土地,把奉献农村当成了一种幸福。俯吻大地,满怀信心,坚信一定能在农村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收获果实。
|